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彭城e评 > 正文

加大传统村落保护力度,让文明遗产“薪火相传”

2024-10-16  来源:中国徐州网  编辑:张传宝
2024-10-16  中国徐州网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一座座传统村落就仿佛一本本族谱、一页页史书,记载了我们文化根源与传承。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越来越多的村落正在逐渐消失,他们有的因年久失修而破败不堪,有的因城市建设而被迫拆除,也有的因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商业化气息浓厚,村落的原始性与完成性被破坏,此外,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面临着无人继承的失传困难。

幸运的是,我国愈发注重传统文化的宣传与保护,不断加大传统村落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美丽的江西婺源召开了全国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推进会。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国已有8155个村落被列入国家级保护名录并被挂牌保护,江西、安徽等16个省份,将省内超过5000个村落列入省级保护名录,近56万座传统建筑和近6000项省级及以上非物质文化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

全国各地也在通过各式各样的做法,持续加大对传统村落保护力度。浙江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传统村落普查和规划编制,创新方法模式,探索打造从单个保护到多村联动的保护新模式,针对具有重要文化价值的传统村落,“一村一策”蹚出保护利用为特色乡村振兴新路子。云南省内传统村落位居全国前列,近十年来,云南省先后出台多个政策文件,通过不断完善法律体系、工作机制、技术规范等多种手段,构建起独具特色的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体系,并有多地被评为“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示范县”。福建省一方面成立传统村落保护专家委员会,通过数字化科技手段,对传统村落建筑、文化进行数字化记录和保存,另一方面,鼓励引导传统村落的村民发展当地茶叶、陶瓷、木雕等特色产业,增加收入,提高保护传统村落的积极性。

岁月失语,惟石能言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像中华文明,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魂,加大传统村落保护力度,就是保护我们民族的文化记忆。

让我们共同努力,加大传统村落保护力度,守护好我们的精神家园,让传统文化的火种继续燃烧,让文明遗产薪火相传让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火光”(张逸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