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彭城e评 > 正文

道正潜心治水策 水澄天阔皆利民

2024-10-12  来源:中国徐州网  编辑:鲍彤
2024-10-12  中国徐州网

近日,由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习近平关于治水论述摘编》一书在全国发行。在祖国大地上,越来越多的河湖水量丰富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人民富起来。

潘安湖水接运河,璀璨秋光千里歌。秋色宜人,美景如画,这是潘安湖国家湿地公园如今风貌。残石已变绿洲,从“半城土”到“半城湖”,2016年,贾汪区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记得2017年12月12日,习总书记站在贾汪潘安湖神农码头上夸赞贾汪现在是“真旺”了。贾汪在谋求绿色转型的道路上,坚持走符合国情的转型发展之路,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真谛,牢牢遵循总书记“宜耕则耕、宜渔则渔、宜建则建、宜生态则生态”这个理念,这正是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

碧水绕城皆风貌,兴水利民永不歇。潘安湖如今活起来,正是京杭运河水脉活起来,进入新时代,习总书记多次赴江苏考察,赋予江苏“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的光荣使命。江苏是全国唯一同时拥有大江大河大湖大海的省份,长江累计腾退生产岸线81公里,生态岸线占比提升至64.1%、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水利“大干项目”、水环境综合整治生态修复工程让桃花水母在太湖再现、大运河恢复水面98.6平方公里、生态岸线58公里......江苏把责任扛肩,因地制宜、因水施策,持续推进生态环境治理。流淌千年的古运河渐渐成为一支笔,描绘出了青山碧波,也勾勒出了生态和谐的新画卷。

一城一湖好灵韵,水脉文脉具生花。在大运河江苏段,沿线城市都有各自定位,这里不仅有徐州的“大汉雄风、豪情运河”、无锡的“太湖明珠、甜美运河”、苏州的“天堂苏州、苏式运河”,更是有扬州6段河道、10个遗产点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有了城市定位,每座城市因水而兴的文化也在蓬勃发展。在徐州,曾经斑驳沧桑的运河遗存,而今有了南北兼融的民俗风情,大家沿着山水探寻徐州治水名人、石刻碑林、治水古迹,不断打造“文化旅游景观的大画廊”,而今千年大运河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也擦亮了“水韵江苏”文化品牌。

治水兴国先战略,逆水行舟盛景昌。“两山论”现在深入人心,不再“以GDP论英雄”,习总书记是崇尚行动的,每到一处考察必看当地的“水”治理,会“望闻问切”,也会进一步开出“药方”。总书记高度重视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水安全、水文化,古人兴建运河,绘就了过去商贾辐辏的盛景,而今治水兴国更应该笃行。

湖波荡漾,烟雨人家。我们有“三过其门而不入”的人物。江水浩荡,大浪淘沙。也有汉唐盛世“治河三策”。中华民族在水治理上有不竭的动力,水澄天阔远我们才有海晏河清,道正理分明我们才能有更秀美的壮丽山川。(仝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