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绽民族团结之花,共圆复兴伟业梦想
民族团结一家亲。9月27日,在全国人民喜迎新中国75周年华诞之际,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352个模范集体、368名模范个人受到表彰。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不懈奋斗。
习总书记强调:“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大家只有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才能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民族团结进步之花才能长盛不衰。”要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党的十八大以来,无论是从西北边陲到云贵高原,还是从黄土高坡到雪域高原,习近平总书记都十分关心各族人民群众的生活状况,对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民族团结是国家繁荣发展稳定、长治久安的基石,做好民族团结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交往交流交融,是增进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必由之路。西部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地,既包括内蒙古、广西、西藏、宁夏、新疆五个民族自治区,又涉及贵州、云南、甘肃、青海等少数民族分布较多的省份。将西部地区打造成多民族融合发展的美丽家园,让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对进一步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具有重大意义。
增强边疆民族地区发展能力,是更好促进民族团结的先决条件。比如,内蒙古兴安盟成立20多个专业合作社,打造“特门郭勒”等地方特色农产品品牌,培育出一批“草原绣娘”;西藏山南市建成现代化养鸡场,墨脱县做大茶旅文化产业,许多边境地区以产业为引领,闯出增收致富新路,也带动各族群众自觉固边守边护边。又如,川藏铁路建设稳步推进,和若铁路、丽香铁路开通运营,西部交通留白不断填补,快高铁、慢火车并行,织就团结网、幸福网。实践表明,紧贴民生实际既有助于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也能以发展促团结、以团结聚人心。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进文化认同感是民族团结之魂。要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想要全面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就必须倾心浇灌好中华文化这棵大树,使其根深干壮、枝繁叶茂,这样才能使中华文化魂不散、形不乱,万枝花开归于一树,才能更加深厚地彰显出中华文化伟大的聚合力。
力量生于团结,幸福源自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56个民族共同的梦,归根到底要靠56个民族共同团结奋斗。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心聚力、不懈奋斗,在新征程上共同建设伟大祖国,共同创造美好生活!(李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