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可以减“负”但要添“质”
2024-08-31 来源:中国徐州网 编辑:李璐
2024-08-31 中国徐州网
7月3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进一步明确了为基层减负的鲜明导向。
近年来,一系列的硬举措释放了党中央为基层真减负、减真负的强烈信号,切实推动了基层减负工作走深走实。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基层减负不可一蹴而就,也非一日之功,需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要找准“减”和“添”的平衡点,真正为基层松绑解压,确保减负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减虚功添实绩。整治形式主义不能搞“花架子”“做虚功”“一阵风”,不仅要重视“面子”,更要注重“里子”。要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充分发扬钉钉子精神,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坚决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不搞劳民伤财的半拉子工程、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多做打基础、利长远、见实效的事,确保为基层真减负、减真负。
减压力添动力。“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工作繁杂,压力过大的情况致使基层人员容易出现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不干无过的“躺平”思想。基层减负要想做好“减”压力“添”动力的文章,就要在减去不必要的工作内容和环节的同时,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约束和激励并重,进一步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干部想为、愿为、敢为、善为。
减负担添真情。形式主义不仅给基层带来了诸多负担,也在让基层逐渐脱离群众。要真正做到为干部“松绑解压”,让基层干部从繁文缛节、文山会海、迎来送往中解脱出来,支持基层干部抽出身来多走访、勤入户,以实地调研来代替“纸上调研”,减少台账的厚度,增加为民服务的温度,进一步涵养心系百姓、以人民为中心的使命情怀,增强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
基层减负不是“一时的事”,而是“一直的事”,“减负”是为了让基层干部更好地工作,“提质”是为了让工作更好地服务群众,必须“两手抓”“两手硬”,只有找准“减”和“添”的平衡点,才能推动基层干部更好地卸下“包袱”,轻装上阵,凝聚起新征程上真抓实干、攻坚克难的强大动力。(徐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