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钉“钉子”精神,铸就改革坚实步伐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一份纲领性文件至关重要,即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这次全会,300多项改革举措,计划到2029年新中国成立80周年时完成任务。这是新征程上的新坐标。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指出“我们要拿出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韧劲,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落实,确保各项重大改革举措落到实处”。
在时代的洪流中,改革始终是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动力。而改革的成功,离不开一种坚韧不拔、持之以恒的精神——那就是钉“钉子”精神。近期,随着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的密集出台与深入实施,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唯有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才能确保改革红利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推动国家发展迈上新台阶。
盯紧目标、精准发力、一锤接着一锤敲,直到把钉子钉实钉牢。在改革领域,这种精神尤为重要。改革之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它充满了未知与挑战,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决心和恒心去面对和解决。而钉“钉子”精神,正是我们面对这些挑战时最宝贵的品质。
钉“钉子”精神要求我们盯紧改革目标不放松。改革不是盲目的试错,而是有明确目标和方向的探索。我们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发展战略,聚焦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确保改革举措精准对接发展需求,切实解决社会痛点。只有这样,改革才能有的放矢,取得实效。
钉“钉子”精神强调精准发力、持续用力。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我们在找准问题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并持之以恒地推进下去。在改革过程中,我们要善于抓住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以点带面、逐步深入,确保改革措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同时,我们还要保持足够的耐心和毅力,不因一时的困难和挫折而动摇信心、放弃努力。
钉“钉子”精神还体现在对改革成果的巩固和深化上。改革不是一劳永逸的,它需要我们在取得阶段性成果后,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和优化改革方案。同时,我们还要加强对改革成果的巩固和保护,防止“反弹”和“回潮”,确保改革成果能够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并持续发挥作用。
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改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和坚定信念,以更加昂扬的斗志和更加扎实的作风投入到改革实践中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开创改革新局面、推动国家发展迈上新台阶。(王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