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足“味蕾游”,凭“食”力经久不衰
这个暑期,不少游客选择搭乘高铁,寻觅各地特色美食,开启“味蕾游”。因为一道菜奔赴一座城,成为很多人的选择,这也侧面印证了人们不再只局限于“看山看水看风景”,而是逐渐进入感受美好生活的新阶段。兼具文化性和体验性的“味蕾游”,顺应了消费升级趋势,成为各地“掘金”旅游市场的新机遇。
美食即招牌,做足味蕾游还需“自食其力”。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特色美食不仅吸引游客前来,也为城市向外展示和推荐提供了窗口。从淄博烧烤的火热出圈到“一碗麻辣烫”带火甘肃天水文旅……互联网上,因美食出圈的故事可谓“你方唱罢我登场”。这得益于人们旅游观念的变化和对旅游新体验的需求,游客到一个地方去并不喜欢把自己当“外来客”,而是更多地希望融入当地生活,注重“舌尖上的享受”,对当地的美食,不仅要品尝,还要追求原汁原味,觉得只有这样才不枉此行。因此,各地美食必须做到守正创新。一方面,要在食材、制作工艺、呈现形式等多方面进行传承与创新,打造、丰富、优化美食产品和品牌。另一方面,要充分挖掘美食背后的特色文化,推动本地美食供给不断提质升级,从而吸引更多游客“吃在当地、游在当地”,让美食带火旅游经济。
酒香也怕巷子深,味香还需齐吆喝!我国地大物博,美食众多,因此发展味蕾游,就不能太低调,适当地当一把“显眼包”,吹响宣传赞美集结号,或许就会成为下一个火爆出圈的IP打卡地。一方面,可以用好大众点评“必吃榜”让自己的地道小店、传统老店出现在榜单上,让吃货锁定目标,前来打卡。另一方面,可以举办各类美食品鉴活动,邀请美食作家、知名主播、网红大咖等来体验特色美食;鼓励“草根”美食课代表不遗余力地分享家乡美食,从而做出大流量,吸引大客流。
做好味蕾游,功夫既在食内,更在“食”外。无论是柳州螺蛳粉、淄博烧烤还是天水麻辣烫,接住泼天富贵其实也是城市的基础设施、服务水平能撑得起门面。因此,发展“味蕾游”,还需要当地政府部门联合发力,招揽八方客不能一揽了之,而是用心安顿好远道而来的客人,让他们有宾至如归的感觉。这就要求公共服务也要配套提升,比如优化公共交通服务,完善航空、铁路和公路综合运输服务体系,开放更多免费的停车场;再如,用好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赋予游客更多便利,等等。只有立足消费者的需求,才能让好资源发挥好作用,长久留住游客。
暑期仍火热,但惜夏日长。期待各方共同做好“味蕾游”这篇文章,不断激活旅游消费新活力,让城市因“食”相聚,散发更多魅力,从而为经济蓬勃发展再添新动力!(郝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