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旱防汛巧耕作 再向田垄要新粮
当前,正值秋粮田间管理的繁忙时节,“七上八下”防汛关键期与秋粮生长期高度重合,田间管理一刻也不能放松。近日,农业农村部召开防灾减灾夺秋粮丰收工作视频会议,着重强调精细化田间作业,全面夯实秋粮丰收基础。
秋粮占全年粮食产量的四分之三,粮食丰收与否,关键看秋粮。开春以来,全国多地极端天气频发,旱情与汛情交织,尤其现在全国秋粮已进入产量形成关键期,而强降水天气自南向北次第发生,对秋粮生产收成形成极大挑战。要减少灾害天气对农业生产带来的损失,就需要认真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全力抓好农业防汛抗旱工作,全要素全环节做好农业防灾减灾,大力实施精细化田间作业,努力实现重灾区少减产、轻灾区保稳产、非灾区多增产,力夺全年粮食丰收。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抓好秋粮生产,需要下好“先手棋”,提前谋划和科学防范。要持之以恒重视并加强农田排灌基础设施建设,大兴水利,保证做到灌得进来、排得出去。要加强监测预警,做好应急预案,对于洪涝地区,提前组织清理农田沟渠、抢排积水,做好排涝除渍工作;对于干旱地区,要及早启动抗旱浇灌计划,适时开展“人工降雨”“开闸放水”。农业管理要因时因地制宜,积极灵活应对,强化应急调度,真正为粮农干实事、做打算、谋防范,让粮农吃下“定心丸”。
做好田间“管家”,藏粮于“细”是关键。抓好秋粮生产,需要打好“翻身仗”,通过精细化作业实现“扭亏为盈”。多种粮、种好粮,离不开对每一寸土地的精心呵护,从土壤的改良到种子的精选,从灌溉的精准控制到施肥的科学把控,从病虫害的防治到抗旱排涝的及时补救,田间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进行精雕细琢。特别是受灾后,更要直面问题、积极应对,在“救”上用心,在“细”上发力,及时组织农技专家深入一线调查苗情、墒情、病虫情,引导粮农补栏补苗、改种换茬,利用先进的技术合理安排秋粮生产,做真做实、抓细抓实秋粮田管,用最精细的管理丰裕百姓仓廪。
用好精细管理“绣花针”,编织和美乡村“秋锦图”。在当今农业领域,田间管理的精细化和标准化已成为提升农业生产力、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精准农业技术的发展,如精准播种、精准施肥、精准灌溉、精准补种等,能够根据土地的具体情况和作物的需求进行精细化管理,既减少了资源的浪费,又提高了粮食产量。一定意义上而言,田间管理的精细化和标准化是一场深刻的变革,它不仅改变了农业生产的方式,更是农业的价值和竞争力有效提升的关键举措,同时也是有效应对灾害天气的一种得力手段。为确保增产增收,端牢“中国饭碗”,保障粮食安全,各地政府应正确引导各大粮食产区积极拥抱这一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变革,为农业的繁荣和乡村的振兴开辟新的道路。(陆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