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县域新闻 > 铜山 > 正文

奖扫帚奖出一个文明村

2024-06-28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杨庆宇
2024-06-28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本报记者 胡明慧 通讯员 李晨 尚庆迎

“唰——唰——唰……”6月24日清晨,竹扫帚扫地的声音从铜山区棠张镇铁营村的各个巷口传来,村民们扫完自家院落扫院外,干干净净开启一天的生活。这样的情景在铁营村已保持了5年。

为什么铁营村的村民有这个生活习惯呢?还得从2019年说起。当年铁营村响应区里号召,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由于行动早、工作扎实,被评为全区人居环境整治一等奖。村子干净了,但维护成了难题,村主干道由专业保洁人员负责,但小巷口却没人打扫,只能靠村里临时组织人员隔三差五突击清理,每年光维护费用就得十几万元,这对铁营村来说是个不小的负担。

怎么办?铁营村党支部书记孟宪振一直琢磨着这个问题,当他看到村里有一些比较勤快的村民习惯早起打扫庭院和房前屋后,突然打开了思路:如果每户村民都能主动打扫自家门前卫生,整个村的卫生不就好了吗!可是如何发动群众呢?孟宪振和其他村组干部商议后,决定采取用奖励形式向村民发放扫帚的方式。

村委会派人用三轮车拉来了一车竹扫帚,敲锣打鼓到那些经常打扫房前屋后的人家,把崭新的扫帚奖励发放到对方手里,村民们都来看热闹,得到扫帚的村民又高兴又自豪,其他村民看到这情景也跃跃欲试。就这样,得到一把村里发的扫帚成为一种荣誉,慢慢地,主动参与的人越来越多。

为保证奖发扫帚的公正性,村里不是搞“大呼隆”,而是及时制定奖励制度,规定村民能够一周每天坚持打扫卫生,并经村里专派的分管环境卫生的村干部跟踪考察认定合格后,才能奖发一把扫帚。就这样,奖发扫帚成了村里的一项公共事务,村民们比、学、赶、超,“得扫帚”成为村民的精神需求。村民孟文芳是第一批得扫帚的户,在她家带动下,周边十几户都跟了上来,她家的庭院也被评为区里的美丽庭院。

“第一年得扫帚的仅有五六十户,今年以来得扫帚的就有170多户,目前全村八成以上的农户得到了奖励。”孟宪振说,目前全村已形成人人参与、个个共享优美环境的良好局面。

今年年初,村里将“一把扫帚”的做法进行延伸,成为打造党建工程和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抓手,形成“党员领扫帚,群众奖扫帚”的新模式。

在“一把扫帚”带动下,铁营村从环境改变人到人改变环境,从移风易俗向乡风文明全面建设转变,“一把扫帚”既扫出环境美,还扫出心灵美、和谐美,村里的志愿者主动帮扶弱势群体,在一点一滴中促进乡村文明提升,村民们的精神风貌也发生较大改变。去年,铁营村获得市级文明村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