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要闻 > 正文

三十六载守青山护林海

2024-06-25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杨庆宇
2024-06-25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护林员邱益广在林区巡逻。本报记者 武佩剑 摄

本报记者 刘作霖 武佩剑 通讯员 李玲

6月22日清早,雨后的天气微凉。

在睢宁县姚集镇蛟龙山脚下,护林员邱益广望着云雾缭绕、葱郁苍翠的大山,脸上满是笑意:“这雨下得实在好,天气太干燥了,树木终于解‘渴’了!”

邱益广今年54岁。36年前,邱益广接过爷爷邱宗绍的接力棒成为睢宁县张圩林场一名护林员,无论是骄阳似火的盛夏,还是寒风凛冽的严冬,36年如一日,他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用双手和汗水,守护着2万余亩的一草一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守护着娄山、东梁山、西梁山、蛟龙山等最珍贵的自然资源。

传承接力 守护一方青绿

“我很小就跟爷爷住在这片林场里,陪他种树、巡山、护林,耳濡目染。这里的树都是老一辈护林员一锄一锹、一棵一棵种下的,我们这辈人就要把这笔宝贵‘财富’守护好。”邱益广说。

张圩林场成立于1958年,位于睢宁县、铜山区、邳州市三地交界处,其管护区东西长11公里,面积2万余亩,有60个重点巡护点,这里远离生活区,交通不畅,地理环境恶劣,巡护条件艰苦。

“这里有娄山、东梁山、西梁山、蛟龙山等,以前我们都是徒步巡山,每个月都会穿坏一双至两双解放鞋,袜子至少穿坏5双,最近几年好一点了,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给配备了摩托车,但摩托车进不去的地方还是要走,所有巡护点每天都必须要走到。可以说张圩林场每一座山头都有我的脚印。”邱益广说。

每天早出晚归是邱益广的工作常态。早晨天不亮,便匆匆起床,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夜幕浓重时,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

森林防火服、割草刀、水壶、干粮是邱益广的随身必备。根据计划,平均每天他都要走3万步,巡山、护林。

“护林员”责任不小,要想熟悉林区情况,就必须经常深入到山沟地壑、林区中,调查了解山情、林情等,60个重点巡护点的地理位置、面积、林分类型邱益广都熟记于心。

扎根山林 倾情守护青山

巡护工作一点也不轻松。

“这是前段时间,在山上摔了一跤后留下的一大块淤青。”邱益广展示了他身上曾经留有的“特别印记”。这些年,他身上的旧疤痕、新伤疤不少。此外,在巡护中,还会遇到毒蛇、毒蝎子、蚂蟥等林中“杀手”。

邱益广所管护的区域周边有不少村庄,除了每日在管辖区巡护森林外,他还要防止村民开垦种植、侵占林地、盗伐等。每年清明节期间,他都带领组员背上灭火水枪、携带灭火器,到管辖区周边墓地蹲点看护,待村民祭拜结束后,彻底检查一遍,确保没有火星,才会离开。

邱益广清晰地记得,2009年秋季的一天下午4时许,他发现有几人在娄山半山腰拿斧头、电锯偷砍伐柏树,就带人上前劝阻,对方气势汹汹不愿意停手,他就反复跟他们讲道理、讲法律。

“私自在野外砍树是违法的行为,情节严重的会构成盗伐林木罪,需要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情节较重的还有可能被判刑……”在他的强大护“山”攻势下,盗伐者感到害怕迅速离开了。

护林工作没有别的捷径,只能靠一个字:勤。由于工作的特殊性,邱益广经常吃住在山里。妻子开始并不理解他,可是当看到丈夫守山的决心和坚毅的眼神,最终选择了支持他。

36年来,邱益广一直在志愿护林的道路上默默前行。在他的精心守护下,他所管辖的区域多年来没有发生过一起森林火灾。管护区森林植被覆盖率不断提高,树木植被存活率达90%以上。他平凡而朴实的言行展现出了一名护林员真正的风采。

“护林防火很辛苦、很累,但能够参与其中,是我的荣幸,也是我的幸福。这是在为子孙后代谋福祉,只要我在这里一天,就会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守护这片山林。”邱益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