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云”发力拔节生长
|
本报记者 吴云
“我们公司在市中心新立财富广场,交通很方便,环境也很好,楼前还有个小公园,欢迎您经常来聊天喝茶。”毕业季即将来临,徐州英才网业务明显多了起来,负责人徐春辉每天电话响个不停。但在搬进新立财富广场以前,他可不敢邀请客户到公司来,“以前办公环境不好,我们只能约客户到外面咖啡厅洽谈合作。”
徐春辉算了这样一笔账:去年在黄楼街道的支持下搬到新立财富广场后,公司不但品牌形象提升了,员工自豪感强了、干劲足了,业务量也增长了三倍不止,年产值达到了3亿元。
新立财富广场前身是徐州市鼓楼医院,2012年6月鼓楼医院搬迁后,楼宇产业定位不明晰,集中于餐饮、零售等小业态,利用率、效益质量都很低。如何盘活低效楼宇?2023年下半年,黄楼街道联合区国投公司,对楼宇进行优化升级,重新调整业态定位,一批金融、服务外包总部等企业先后落地,入驻率很快达到80%,当年税收贡献即超500万元,形成产业链集聚效应。
像新立财富广场这样“返老还童”的老旧楼宇,还有东方黎明大厦和新世纪商务楼宇等,由此探索出一条老旧楼宇改造的新路径,也为类似楼宇园区项目的改造实施提供了宝贵案例。
很快,原烟厂南厂区由国投公司投入改造、鼓楼区政府和徐州医科大学开展合作,共建医药健康产业园。
地处城市中心的黄楼街道,坐落着大大小小37栋楼宇,占整个鼓楼区楼宇的三分之二,其中亿元楼宇1栋、千万楼宇7栋。“龙头”当数位于中心商圈的苏宁置业A塔——苏宁国际金融中心,它以266米的高度刷新淮海经济区天际线,而且融合了购物中心、酒店等多种业态。
“我们进驻苏宁,首先是看中了这里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浓厚的金融氛围,营商环境更让人满意。街道提供了一条龙服务,我们从装修到具备开业条件,只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大都会人寿徐州中心支公司总经理鞠东透露,公司开业半年后,KPI指标已经攀升到了全国前十。
苏宁国际金融中心入驻率95%左右,七成以上都是金融业。这里正在打造“善治楼宇”典范。除了甲级写字楼的硬件设施,企业员工不出楼宇就能享受餐饮、住宿、健身等各项配套服务,而且全部实行内部优惠价。每月举办一次主题沙龙,企业家面对面交流经验、碰撞思想。
徐州苏宁置业有限公司营销总监王艳告诉记者,为了留住优质企业,他们还准备推行积分制,入驻时间越长、占地面积越大的企业分数越高,能够享受免费临时停车、空调换季清洁等服务。
提升老旧楼宇,优化高端楼宇,让“立起来的园区”拔节生长,黄楼街道2023年实现楼宇税收4.4亿元,同比增长10%。
如何继续做优“云端”空间?黄楼街道党工委书记娄永踌躇满志:
建立“街道—社区—行业—楼宇”四级联动机制,打造有魂、有形、有效的楼宇服务红色地标;针对现有存量楼宇资源设置陈旧、配套缺失、档次不高等问题,提档升级,筑巢引凤;瞄准“高端商务商贸”楼宇,建设金融集聚区、专业服务集聚区、生活类总部集聚地、科技创新集聚区,形成“特色产业楼宇主题IP”,助力鼓楼区坚持都市型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