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前行”推进东西部协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18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省考察调研。他先后来到西宁市的果洛西宁民族中学和宏觉寺,了解当地深入推进教育工作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和藏传佛教界弘扬爱国爱教优良传统、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等情况。站在历史的坐标上,可以帮助我们深刻领悟总书记此刻聚焦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重大意义。
中共中央政治局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行第九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重要任务和工作要求,为我们全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都是这个大家庭里的不同成员,民族之间都是平等互助和谐的兄弟姐妹。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只有各族人民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中华民族大家庭才会更加繁荣昌盛。1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青海这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考察调研,先后察看了一所上海市对口援建的民族中学、一个促进了汉藏民族团结的千年古寺,体现了总书记对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关心和对团结广大信教群众、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视,也是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再强调、再部署。
在总书记心中,“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各民族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共同努力奋斗。习近平总书记深入民族地区,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凝聚智慧和力量,确保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步调一致向前进。因此我们要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融入乡村振兴战略中,借助教育、卫生、经济建设、农业技术等方面来实现,积极探索智力帮扶、科技帮扶等多种协作帮扶形式,通过精准对接,优势互补,守望相助,有力夯实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社会基础,共同实现民族团结进步。(徐蕊蕊)
编辑:孟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