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彭城e评 > 正文

文化繁荣:新时代的使命与担当

2024-06-19  来源:中国徐州网  编辑:张传宝
2024-06-19  中国徐州网

文化关乎国本、国运。习近平总书记一贯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并明确指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围绕这一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和“坚持守正创新”三大要点,全面指导新时代的文化建设。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关乎党的前途命运、国家长治久安以及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党的二十大以来,党中央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系统谋划和部署,推动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定文化自信就是坚持走自己的路。文化自信的首要任务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中国经验,将其提升为中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提到,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开放包容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特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秉持开放包容,就是要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无论是对内提升先进文化的凝聚力感召力,还是对外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都离不开融通中外、贯通古今。

在敦煌研究院座谈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具有开放包容的胸怀,能够容纳世界不同文明在此交融交汇。为了铸就中华文化的新辉煌,我们需要以更加博大的胸怀,更加广泛地开展同各国的文化交流,积极学习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用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武装自己。

文化建设的关键在于“守正”与“创新”的辩证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文化建设来说,守正才能不迷失自我、不迷失方向,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守正,即守住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守住“两个结合”的根本要求,守住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和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创新,即创出新思路、新话语、新机制、新形式,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衔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其更好地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展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新时代的文化建设肩负着继往开来的重要使命。通过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我们不仅能够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还能在世界文化舞台上展现中华民族的独特魅力。让我们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肩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推动中华文化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的辉煌。(夏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