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1.2亿老人幸福晚年
中国农村有多少老人?一组数据显示,农村60岁及以上老年人数量为1.2亿,占全国人口的23.81%。
农村老人面临着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匮乏。具体而言,农村老人的经济收入水平和养老服务费用承受能力均与城镇差距较大,农村年轻人口大量流动到城市地区,导致农村老人空巢率居高不下。
6月13日,民政部联合22个部门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农村养老服务的指导意见》,对发展农村养老服务作了总体性、系统性的部署。在此基础上,我们能做些什么,让农村老人安享晚年?
首先,精准识别并回应农村老人需求。农村老人生活状态各不相同,养老服务也是各式各样、各有侧重。如部分老人因患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服药治疗,有的老人行动不便需要上门服务,某些丧偶老人缺乏陪伴,需要更多精神慰藉。为识别农村老人需求,要利用好互联网技术,建设动态数据采集机制,为各区域内农村老人建档立卡,以便更高效准确地提供养老服务。在满足农村老人基本需求的基础上,提供更多选择性服务项目,打造生活照料、健康管理、文化娱乐在内的多元化服务模式。
其次,合力赋能农村养老服务建设。推动农村地区医养康养结合型养老服务发展,构建县、镇、村医疗卫生救助服务网络,推进农村地区养老服务机构与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三级卫生机构协作。提升幸福院、日间照料中心等养老服务中心服务质量,可与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合作,为农村老年人提供科学膳食、中医调理以及心理健康咨询等养老服务。此外,各地还继续探索发展互助养老模式,某些村民利用自有住宅或场地组建养老服务机构,某些村庄通过老年人协会组建各种文化活动。这些因地制宜的做法将乡情与乡土气息保留下来,农村老人生活质量提高了,从与他人社交互动的过程中获得了更多人情关怀。
最后,激发农村养老服务内生动力。人才队伍建设上,可提升社会对农村养老服务工作的认可度,完善农村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政策。如促进医护人员下沉,提供优质的服务资源;乡镇通过县民政部门,直接对接人力资源录用,打通幸福院之间、邻里服务点之间的人员流动支持;发挥村集体里的老年人,特别是低龄老人的互助作用。政策支持上,优化公共资金投入结构,加强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建设,通过购买服务、以奖代补、设施代建等方式鼓励返乡人员创建养老服务组织、开展互助养老服务,让农村老人真正享有家门口的温暖。
农村养老问题既是事业,也是产业。各地要以解决农村老人的养老刚需为导向“补短板”,提高农村养老服务质量,盘活养老资源,促进农村养老服务内生力量迸发,用心用情共同守护农村老人幸福晚年。(赵雨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