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彭城e评 > 正文

多措并举 变“无人荒漠”为“生命绿洲”

2024-06-18  来源:中国徐州网  编辑:李璐
2024-06-18  中国徐州网

2024年是《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签署30周年。今年的6月17日是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在我国广袤无垠的土地上,荒漠曾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重视的加深,我国通过一系列精准有力的措施,让这片无人的黄色土地逐渐焕发出绿色的生机,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绿色诗篇。

政策引领,绿色梦想启航。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荒漠化治理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为沙漠变绿洲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从“三北”防护林工程到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再到天然林保护等15项生态修复工程,每一项工程都凝聚着国家的决心和人民的期待。在政策的引领下,沙漠治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数据显示,近40年来,我国荒漠化、沙化和石漠化土地面积分别以年均2424平方公里、1980平方公里和3860平方公里的速度持续缩减。以塞罕坝为例,半个多世纪以来,三代塞罕坝人艰苦创业、接续奋斗,将这边荒漠建成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场,创造了“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变为“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的人间奇迹。

科技创新,绿色动力澎湃。在荒漠治理的过程中,科技创新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光伏发电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为荒漠治理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在荒漠地区建设光伏发电站,不仅可以为治理工作提供电力支持,还可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环境污染。甘肃武威市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充分利用光伏发电技术,为植树造林提供了稳定的电力保障。同时,林场还引入了滴灌等先进的灌溉技术,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了植被的生长。在科技的助力下,八步沙林场成功实现了从黄沙漫漫到绿意盎然的华丽转身。

生态修复,绿色屏障筑牢。在荒漠治理的过程中,生态修复同样是至关重要的一环。通过植树造林、防风固沙等措施,可以有效防止荒漠化的进一步扩展。我国政府在生态修复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取得了显著成效。“三北”防护林工程自1979年启动以来,已经累计完成造林保存面积3174.29万公顷,工程区森林覆盖率由1977年的5.05%提高到2020年的13.84%。这一数字的背后,是无数人的艰辛付出和坚定信念。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和汗水,在这片黄色的土地上筑起了一道道坚实的绿色屏障。

在这片曾经黄沙漫漫的土地上,我们见证了一个个绿色奇迹的诞生。展望未来,我国将继续加大荒漠治理力度,推动荒漠变绿洲的进程不断向前发展。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同努力,为荒漠变绿洲的伟大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张逸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