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彭城e评 > 正文

绘就“粮”辰“丰”景

2024-06-15  来源:中国徐州网  编辑:鲍彤
2024-06-15  中国徐州网

近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的指导意见》,这无疑为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地方抓粮积极性增添了新动力,绘就了一幅“粮”辰“丰”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提出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并连续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重农抓粮一系列政策举措有力有效,粮食产量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这是着眼未来、居安思危的考量,为新时代新征程如何建设大国粮仓、确保粮食安全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

习近平总书记深谙农民“手中有粮,心里不慌”的道理,每次地方考察期间,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民交流的话题,问得最多、问得最细的问题是“收入多少”、“种粮积极性如何”?并反复强调“不能让种粮农民在经济上吃亏”!总书记的话温暖着亿万农民的心。近年来,种粮补贴、最低收购价、农资补贴、种植技术指导等等,一项项“真金白银”的扶持政策,让广大农民尝到了种粮的甜头,种粮的积极性大幅提升。

但当前全球极端灾害天气频发,今年多地出现高温干旱天气,对粮食生产产生较大影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强,这些都提醒我们在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稳住农业基本盘、确保粮食稳产增产等方面要更加精准发力、综合施策。

总体上看,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出路在科技,关键则在人。此次中央深改委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的指导意见》,为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根本遵循。下一步,农业农村部门要围绕政策保本、经营增效做足文章,在资金投入、要素配置、公共服务、干部配备上持续发力,健全价格、补贴、保险“三位一体”政策扶持体系。首先,亟需破解农村劳动力断代问题,加快培养新型职业农民,鼓励并支持青壮年农民工和大学生回乡创业,增加科技种粮比重,促进信息技术与农机农艺融合应用,推动农民由“会”种粮到“慧”种粮转变。其次,要构建粮食种、产、销一体化模式,创新粮食生产经营方式,延展产业链条,实现节本增效,让农民种粮能获利、多得利,会种粮、种好粮。

走好中国式现代化下的粮食安全之路,必须立足国情、农情和事情,不仅要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吃饱吃好、共同富裕的需求,而且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并主动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维护世界粮食安全、促进全球共同发展作出积极贡献。(李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