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开放促创新 助力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主任习近平6月11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习近平在主持会议时强调,要坚持以开放促创新,健全科技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完善面向全球的创新体系,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补齐开放创新制度短板。(6月12日人民网)
开放带来机遇,合作推动发展。坚定打开国门,主动融入世界,是中国科技持续突破的宝贵经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要坚持以更加开放的思维和举措扩大基础研究等国际交流合作,营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新时代以来,我国坚持扩大开放,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广领域的国际科技合作新格局。目前,我国已经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签署了117个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创新开放的“科技朋友圈”越来越大。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开放环境的若干意见》文件,表明我国将坚持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科技创新,深入实施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国际科技合作战略,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集聚全球创新要素,在推动科技现代化上取得更大突破的鲜明态度和务实行动。
科学无国界,创新无止境。科学技术具有世界性、时代性,是人类共同的财富。随着科技革命进程加快,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国际科技合作不断加强,生产全球化带来技术全球性扩展,科技全球化已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当前,科技发展呈现多点突破、交叉融合的态势,科技创新活动不断突破地域、组织、技术的界限,创新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空前活跃,各国经济科技联系更加紧密,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孤立依靠自己力量解决所有创新难题。面对人类社会的重大挑战,世界各国需要加强科技开放合作,通过科技创新共同探索解决重要全球性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统筹发展和安全,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聚焦气候变化、人类健康等问题,加强同各国科研人员的联合研发。”在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深入发展的条件下,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开放环境,既是科技创新的客观规律,也是时代发展的大势所趋。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关键是科技现代化,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进科技创新是我国实现创新发展的“必选项”。新时代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深度参与国际创新合作,科技发展水平得到很大提升,已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大国,主要创新指标进入世界前列,科技创新水平加速迈向国际第一方阵。实践证明,我国既是科技开放合作的参与者、受益者,也是贡献者、推动者,中国的科技发展越来越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科技进步也越来越需要中国。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必须正确把握好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的关系,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以更加开放的态度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在更高起点上推进自主创新,努力构建合作共赢的伙伴关系,前瞻谋划和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同国际科技界携手打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科技发展环境,努力为应对全球共同挑战作出应有贡献。
中国的科技发展越来越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科技进步也越来越需要中国。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际环境错综复杂,世界经济陷入低迷期,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重塑,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世界各国更加需要加强科技开放合作。坚定不移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持续以更加开放的思维和举措推进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积极参与全球创新网络,深度参与国际科技、经济合作与竞争,不断提升统筹和综合运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的能力,必将让创新潜力充分释放,让创新源泉奔腾涌流,让创新成果实现共享,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构建全球科技共同体,让科学技术更好造福各国人民。(徐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