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赋能“大粮仓” 科技之光照亮农业现代化之路
6月以来,各地“大粮仓”进入大田夏管关键阶段。在位于双鸭山市的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友谊分公司190万亩耕地上,水田施肥、旱田中耕和苗间灭草作业等粮食作物夏季生长管理项目有序推进。黑土地上,一幅夏日田管图正徐徐展开。(新华社6月13日)
与往年不同的是,农业无人机、智能农机等高科技装备越发普及,农民的劳动强度不断降低,作业效率有效提高。高科技的赋能作用愈发凸显,为粮食安全和农业现代化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科技赋能,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在“大粮仓”建设中,高科技的应用使得农业生产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农业无人机、智能农机等高科技装备的普及,极大地提高了作业效率。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我国农业无人机保有量持续增长,2022年达18万架,同比增长12.5%,2023年全国植保无人机保有量超过20余万架,作业面积超21.3亿亩次。这些无人机在植保、播种、施肥等环节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粮食增产提供了有力保障。智慧农业系统的应用也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更加科学的管理方式。通过收集和分析气象、土壤、作物生长等数据,帮助农民更加精准地制定种植计划、农事活动,并优化生产流程。
数据驱动,实现农业智能化。在高科技的推动下,数据驱动农业已经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智慧农业数据的采集、分析与应用为农业生产提供科技支持,已经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根据气象数据预测降雨情况,农民可以合理安排灌溉时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通过对历史生产数据、作物生长数据等进行深入分析,农民可以更好地制定种植计划、农事活动,并优化生产流程。通过大数据分析,农民可以获取关键的决策信息,包括市场需求、气象变化、病虫害预警等,从而更加准确地做出科学决策,降低农业经营风险。
技术引领,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在新技术的引领下,农业正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一方面,农业生产更加环保、高效,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例如智能灌溉系统可以根据作物需水情况自动调节灌溉量,避免了水资源的浪费;生物农药和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则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量,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高科技的发展还促进了农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例如通过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农业可以与旅游、文化等产业相结合,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等新型业态,为农民创造更多的收入来源。
正所谓科技之光照亮农业现代化之路,高科技赋能“大粮仓”建设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趋势,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我们必将会迎来粮食更加富足、生活更加美好的明天!(张逸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