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彭城e评 > 正文

文化创新要向''新''而行、以''质''致远

2024-06-13  来源:中国徐州网  编辑:哈晓蕊
2024-06-13  中国徐州网

创新是文化永葆生机的源泉,是推动文化发展的不竭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指示中强调:“充分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当前,随着ChatGPT、Sora等新一轮人工智能浪潮火爆全球,科技进步对文化创新的驱动作用越来越显著,文化和科技的碰撞为文化繁荣发展创造了新机遇,为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提供了新路径。

坚持与时俱进,让中华文化焕发出新时代光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正确运用新技术、新手段、丰富文化内涵,使文艺创作呈现更有内涵、更有潜力的新境界。”充分运用数字创新、数字共享等技术整合各类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创新创造的手段形式,感知中华文明的内在魅力,才能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焕发新的时代光彩。例如,运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等数字技术,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化表达、多元化表达,无论是通过游戏引擎技术还原的长城,还是拥抱数字技术的莫高窟,亦或是北京人艺采用8K技术录制直播经典话剧《茶馆》,这些数字技术的应用,赋予传统文化时代感、新鲜感,让传统文化真正融入大众传播语境,也让数字文化创新成为赓续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坚持守正创新,用科技赋能文化产业升级发展。文化与科技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新业态成为当前文化产业的“增长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文化产业数字化提供坚实基础和深厚沃土,数字技术的应用则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数字技术加快了文化产业的内容、模式、业态和场景创新,数字化转型正在成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我们应秉持“文化铸魂、技术赋能”的理念,以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价值为核心,以数字技术为翼,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模式创新和场景创新的深度渗透和核心支撑作用,壮大数字创意、网络视听、数字出版、数字娱乐、线上演播等产业,打通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最后一公里”,双轮驱动赋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坚持人民至上,以优秀文化满足人民文化需求。总书记强调:“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艺术的最高标准,创作更多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我们应始终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数字化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稳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文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增强公共文化数字内容供给能力,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水平,积极推进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和数字化转型,以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精准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个性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科技兴则文化兴,科技强则文化强。文化的生命力源于科技创新创造,文化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创新是文化的本质特征和生命力所在。新时代新征程,坚定文化自信,充分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丰富文化表现形式 促进文化产业升级,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颜熙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