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牢服务保障网,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就业是社会最基本的民生工程,确保高校毕业生就业大局稳定是稳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面对即将到来的高校生“就业季”,各地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坚持就业为先理念,不断完善就业政策,健全就业服务体系,拓宽就业渠道,提振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信心,让更多毕业生好就业、就好业。
帮助树立正确观念。就业指导服务是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抓手。高校要深入细致做好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帮助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找准就业方向,增强就业信心。要强化就业实习实践,构建高质量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有效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要强化大学生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修订完善课程教学要求,指导毕业生完善个人成长规划和职业发展规划。同时,要建立完善大学生就业实习管理制度,统筹协调就业实习与教学实习,通过实习实践激发学生求职意愿、明确求职意向,帮助学生增强就业能力、获取就业机会。对于就业困难毕业生,要因人因事研究就业措施,开展“一对一”帮扶。
精心搭建对接平台。当前,就业形势不断变化,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预期也在不断调整。近年来,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人才匮乏问题仍然突出,难以适应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乡村振兴等需要。对此,高校毕业生要积极转变就业观,勇于选择到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去,到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在更广阔天地开启精彩人生。各地方政府要统筹引导,针对高校毕业生做好人才引进工作,根据本地实际和发展规划,制定“乡村振兴协理员”“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政策,吸收更多高校毕业生参与到乡村振兴工作中,稳定基层公共部门岗位规模。同时,要做好服务配套,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人才驿站、青年之家等服务窗口,为青年群体提供政策咨询、职称申报、项目申报等一站式服务,让毕业生能够真正扎根乡村,开花结果。
积极拓宽就业渠道。近年来,伴随着新业态的发展,众多新职业应运而生,新就业形态蓬勃发展。新业态有巨大的岗位创造能力,在拉动就业方面将发挥积极作用。在这些新职业中,有的已被纳入国家职业分类大典,如网约配送员、互联网营销师等;有的已具备一定规模,如数字化运营师、互联网在线教育培训师等。从以往的经验看,数字经济、互联网+、人工智能所涉及的职位,广受高校毕业生青睐,高校毕业生要勇于到新业态、新技术领域实现就业创业。
高校毕业生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政府、高校、大学生共同努力,也需要社会各领域、各环节充分协同,只有加强供给侧、需求侧两端的思维创新、管理创新、流程创新、技术创新,才能高质量推进就业,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赵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