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彭城e评 > 正文

科技赋能 “麦”向丰收

2024-06-13  来源:中国徐州网  编辑:哈晓蕊
2024-06-13  中国徐州网

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当前全国麦收进度近八成,夏种过四成,各地通过新技术、新措施扎实推进“三夏”生产。(央视网)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农业的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随着农业现代科技研发、推广和应用力度不断加大,先进的科学技术、机械装备和生产方式正在广袤的乡土上,奏出田园交响曲,绘就丰收新画卷。

近年来,我国农业机械化呈现强劲发展势头,为夏粮丰收及农业各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在江苏,3600万亩小麦正在抓紧收获,今年夏收,江苏小麦机收率将稳定在99%以上,江苏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7%;在山东,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高达91.3%,智能农机精准作业面积连年来持续增长,无人驾驶拖拉机、电控播种机和环境控制系统等智能化农机设备成为农民的“新农具”……遍布乡村的农机奏响了动听的“丰收乐章”。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有了“金种子”才能多打粮,才能发挥“亩产”倍增效应。近年来,我国以品种选育为重点的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培育推广了一批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的突破性新品种,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了95%,做到了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实践证明,只有持续做强“农业芯”,才能不断提升我国粮食供给保障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确保“中国碗”装满“中国粮”,铺展更加壮美的丰收画卷。

科技赋能节粮减损,全方位提升粮食收获质量。近年来,我国农业机械化、智能化发展迅速,农机作业水平快速提高,有效实现了机收减损。数据显示,我国粮食生产仅“三夏”小麦机收环节减损1个百分点,就可挽回25亿斤粮食;我国大力推进“智慧粮仓”建设,给粮仓装上了“千里眼”和“顺风耳”,全仓粮情一目了然,粮食进出仓全程监管,可将储存损耗率控制在1%以内……层出不穷的科技成果正在为节粮减损以及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动力,让中国饭碗端得更稳,让大国粮仓根基更牢。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蓝图已绘就,未来更可期。我们要紧盯世界农业科技前沿,大力提升我国农业科技水平,走出一条科技创新能力强、农业发展水平高的农业强国之路!(于宗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