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展演”中聆听文物的声音
本报记者 刘作霖 武佩剑 通讯员 杨丹晨
“我知道,一定有千千万万和我一样的孩子,也在为我们的中华文明而骄傲、自豪。”睢宁县实验小学学生刘杨童声嘹亮。
“有人说,博物馆掌握了‘流量密码’,而它的背后,是博物馆与公众传承中华文明的‘双向奔赴’。”睢宁县博物馆馆长徐娟说。
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对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重要性的认识,积极参与文物普查与文物保护工作。6月10日,睢宁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在九月广场举办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展演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和文物保护宣传活动。
这是一场需要调动视觉、听觉、触觉来欣赏的展演活动。展演活动采取动静结合的方式开展,共分为“专场文艺演出”“睢宁宝藏展示”“非遗民俗展”“文物普查宣传”等多个活动版块,各版块以丰富的内容形式,展示、挖掘、诠释、弘扬着睢宁县文物保护与传承的“智”与“力”。
“睢宁县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4800余件,其中一级文物3件、二级文物9件、三级文物32件,时间跨度为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明清及现当代,最出名的要数铜牛灯,是国家一级文物,出土于睢宁刘楼的汉代墓穴,为水牛驮灯的形象,由牛身、灯座和灯组成……”
在“细数家珍,共享宝藏”的“睢宁宝藏展示”区,睢宁县博物馆宣教部主任张炫向市民介绍睢宁县文物考古工作成果和馆藏文物精品。“没想到睢宁历史那么悠久,通过这个活动我学到了不少知识。”睢宁市民张军说。
专场文艺演出精彩纷呈,睢宁柳琴戏、苏北大鼓、睢宁落子舞等节目轮番上演,让市民大呼过瘾。
在“匠心非遗 易起传承”的“非遗民俗展”区,凭借众多精美非遗产品和工艺,成为整个展演的“C位”之一。下邳蒲扇编制技艺、睢宁面塑、睢宁糖画、睢宁儿童画、岚山烧鸡制作技艺等一批非遗项目等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欣赏,亲身感受睢宁非遗的精湛技艺和独特魅力。
活动现场还发布了睢宁县文物线索征集公告,设置端午民俗游艺活动,向参与活动者发放文物普查宣传礼品和文物保护宣传手册等。据统计,当日发放文物保护宣传手册100余本。
睢宁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凌飞介绍,此次宣传展演活动是睢宁县文体广旅局面向全社会宣传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迈开的第一步,今后,将继续开展更多贴近群众、滋润民心的文化遗产系列保护传承活动,展现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魅力,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文化传承的队伍中来,让文物真正地“活”起来、“火”起来,让睢宁优秀传统文化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