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县域新闻 > 泉山区 > 正文

泉山:广纳英才 释放人才“引育留用”强磁场

2024-05-22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杨庆宇
2024-05-22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王松(中)在艾易西实验室内与检验人员交流。本报记者 许晨 摄
赵齐乐(中)和江苏开普勒导航技术研究院团队。

本报记者 段昱

“回家的感觉,真好!这几年徐州的变化太大了,园区也都发展得很好!”

去年,徐州姑娘陈学琴时隔近四年之后,重新踏上了这片她想念的故土,家乡的发展变化让她连连赞叹。和过去的数次匆匆归来又告别不同的是,这一次,陈学琴决定不走了:“看着家乡创新创业的沃土,我想留下来!”

“85后”的陈学琴已留法学习工作12年,是法国马赛中央理工大学生物光子学博士,也是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入选者。去年,陈学琴正式入职位于泉山区的徐州市健康研究院有限公司,同年顺利通过中央组织部到岗认定。这也意味着泉山区在主城区率先实现国家级人才工程入选者到岗重点目标任务“零的突破”。

这是一场人与城的“双向奔赴”,也是求才若渴的泉山张开双臂与优秀人才的“热情相拥”。发展新质生产力,归根结底要激活“人才引擎”。一直以来,泉山区把人才当做第一资源,厚植创新创业热土,时刻敞开胸襟拥抱人才,不拘一格选拔人才,一个人才活力涌动的创新创业新城正在崛起!

倾心引才 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去年以来,武汉大学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重大专项专家组成员赵齐乐与徐州这座城市的缘分又深了几分。自从江苏开普勒导航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在泉山区注册以来,作为公司研发团队带头人的赵齐乐经常奔波往返武汉徐州两地。

由江苏淮海科技城和开普勒卫星科技(武汉)有限公司联合成立的江苏开普勒导航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以北斗时空信息融合为基础。研究院核心团队“领头羊”赵齐乐在2001年就入行导航定位系统的研究和商业化应用。回顾自己多年来的科研生活,赵齐乐向记者分享了他的“三个十年”。

第一个十年,赵齐乐带领团队研发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精密定轨定位数据处理理论、方法和软件系统,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突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第二个十年,团队专注于一个核心工作——将中国卫星设备全面覆盖国产定位软件,并实现了厘米级精密定位。”赵齐乐介绍道。

而眼下,正是“第三个十年”的关键期,赵齐乐长达23年的技术经验将进一步释放。他被泉山区着力引才的满满诚意打动,同时看到产品在徐州的广阔应用前景,于是带领着来自武汉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研究中心的团队成员将研究院落户泉山。

赵齐乐表示,未来一段时间,他和团队将与中国矿业大学等高校院所发挥协同效应,扎根淮海经济区打造北斗产业融合生态圈,推进相关北斗产品广泛应用,为建设“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一流的北斗”注入新的发展动力。

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才能不断释放高质量发展“人才活力”。

去年以来,泉山区精心组织企业赴外地开展校园招聘活动,举办2023年“创响彭城”创业大赛泉山区初赛等高影响力赛事,进一步吸引青年才俊汇聚泉山,夯实基础人才支撑作用。

同时,为强化高层次人才引领作用,泉山区全面对标重点工作目标要求,全方位培养引进人才,“双招双引”成效显著,一个个高层次人才满怀憧憬而来,准备大显身手、大展作为。

精心育才 搭建人才成长阶梯

走进位于泉山经济开发区的艾易西(中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艾易西”)生产车间,迎面便看见车间内矗立着的几台“大家伙”,这便是艾易西的高分子气相净化材料生产线。这几天,几台“大家伙们”正开足马力,赶制一批异味控制材料,准备打包发往上海。

如果不是了解了团队的研发故事,或许很难想象,面前这些成千上万吨的生产线,都是由实验室里一个个小瓶子做起的。而这一过程,花费了艾易西研发团队——来自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季生象团队十几年的心血。

如今的艾易西,已成长为专业从事高分子气相净化材料制造的综合型环保企业,成为国内唯一、产能世界第一、产品系列最丰富的高分子气相净化材料生产商,这背后,离不开研发团队成员们的默默耕耘。

长春与徐州之间的航线,作为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工程师、艾易西研发团队核心成员的王松再熟悉不过,在他一年70多次的出差飞行中,近一半的目的地是徐州。这些年他带着新的技术工艺在长春的实验室与徐州的产线之间来回往返,不断进行技术调试、检测、再优化……

“从0开始做起,从实验室手搓的小颗粒,到平面化、外表粗糙的中试线,再到如今年产10000吨的气相过滤媒介全自动立体化的生产线,经历了漫长坎坷的过程。这其中,也投入了大量的研发经费。”王松介绍,“在建设全自动立体化生产线时,政府相关部门给予大力支持,并通过融资获得一个亿资金,得以完成产线的建成投产,未来我们将持续开展空气质量解决方案的开创性研究,为国家实现‘双碳’目标尽一分力量,为守护绿水青山作出应有的贡献。”

走心、暖心的人才培育工作是浇灌人才成长的“活水”。

泉山区积极落实各项人才政策兑现,帮助解决子女入学需求,鼓励各单位不受行政区域限制“揭榜”对接社会投资机构,助力企业完成融资等,去年拨付艾易西(中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入选2019—2021年省、市“双创计划”企业配套(奖励)资金共计175万元。

用心留才 坚持人才驱动发展

随处可见的橙色元素彰显着活力,一整面书本墙的网红书吧里飘来咖啡香味,还有方便人才了解政策、办理事务的政务通办一体机……去年11月15日,随着徐州首个人才会客厅、淮海经济经济区首个高层次人才交流中心落户泉山,这个集全科服务、政务通办、企才对接、活动路演等功能于一体的人才专属空间,正在不断释放出人才创业创新的活力。

这也成为泉山不断提升城市归属感,用心用情留住人才的又一“强力磁场”。

同时,泉山区全面执行“彭城英才计划20条”,在主城区率先设立区人才服务中心,进一步壮大基层人才工作者队伍力量,完善基层人才服务体系等,推动泉山区人才服务保障愈加完善。

引凤来栖,更要留凤长栖。除了做好引才、育才的“前篇”工作,泉山区近年来精准施策、用心留才,着力写好人才工作的“后半篇”文章。

大力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区战略,持续擦亮“泉聚才·跨山海”工作品牌,在主城区率先实现国家级人才工程入选者到岗、省“双创团队”入选等重点目标任务“零的突破”,大力引进培育各类优秀人才,充分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多项指标的跨越性提升为全力打造“城区经济领头羊”提供了才智支撑。

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发展代表新技术、创造新价值、适应新产业、重塑新动能的新型生产力。而人作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成为最具有决定性的力量。

步履不停,不断点燃发展的“人才引擎”。如今,在泉山这片创新创业的热土上,一颗颗“人才种子”壮苗出穗,越来越多的“千里马”纵情驰骋,一幅“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画卷徐徐展开,一个人才与产业共振、创新与开放并存的新泉山正向我们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