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县域新闻 > 贾汪 > 正文

更高水平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

2024-05-11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杨庆宇
2024-05-11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港口机械设备正在吊装集装箱。
工作人员操作机械进行配货。
志愿者在积分超市内打理货品。

本报记者 蒋新会 李权 张雷 通讯员 李怡然 徐志海

千年运河,日夜奔流;秀水泱泱,润泽众生。

从历史中流淌而来,今日的大运河不仅是一卷厚重的历史文书,一轴壮阔的波澜画卷,也是一座城市发展的富矿。

徐州市东郊,贾汪区南部,京杭大运河北岸,孕育着一片发展热土,一座生机勃勃的现代化小城强势崛起,这就是大吴街道。

一艘艘货轮在徐州港双楼作业区宏康码头鸣笛起航,驶向上海、连云港等地;一座座现代时尚的住宅小区,静静地矗立在宽阔笔直的吴中路两侧,俯视着小城车来车往;沐浴着和煦的阳光,整个滨河公园鲜花竞放、绿意盎然;三三两两的行人在街边公园悠闲地散步,享受着惬意的午后时光,不时传来阵阵欢声笑语……

曾经这里只是一座普普通通的城东小镇,如今这里已成为一座宜居宜业的临港新城。近年来,大吴街道立足实际、发挥优势,勠力同心、奋力拼搏,在66.12平方公里的大地上创造出日新月异的发展奇迹,让12个村(社区)、5.2万大吴人民感到自豪:塔吊林立的工地、四通八达的路网、川流不息的车流与处处绿意盎然的公园交相辉映,让这座大运河畔的小城既活力奔放,又宁静安详,就像一颗明珠,散发着璀璨的光芒。

时间的年轮,镌刻下高质量发展的铿锵步履。在2月29日召开的贾汪区深入实施“四大行动”推进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大吴街道荣获贾汪区高质量发展第一等次;在4月6日召开的徐州市2023年度高质量发展总结暨2024年工作推进会上,大吴街道作为贾汪区唯一获得全市高质量发展先进镇(街道)上榜2023年度高质量发展光荣榜。

“过去的一年,我们凝心聚力高举产业强区不动摇,砥砺奋进全面加快小城市建设,步履坚定推动‘双提升’行动走深走实……”4月30日,大吴街道党工委书记袁朝锋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这样说。

勇当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走进创冠变压器生产基地项目建设现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拔地而起的现代化标准厂房。进入厂房内部,一台台大型设备机械声轰鸣,工人们穿梭于机器间,或调试设备,或检查成品,每个人都全神贯注于手上的工作。

记者了解到,该项目由江苏旭变变压器有限公司投资兴建,总投资3亿元,盘活利用旗山矿工业厂房闲置土地60亩,建设3.3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和研发办公场地。

“我们于去年9月签约落地,10月开工建设,不到6个月时间,我们一期厂房就建成了,并顺利实现设备试生产。”谈及项目从落地到建设的过程,江苏创冠电器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葛浩然对大吴街道的高效服务赞不绝口,“指定专人为我们服务,几乎是手把手地教我们准备审批手续和材料,非常贴心,让我们特别感动!”据介绍,目前该项目一期1.6万平方米厂房及实验室建成,部分设备进场安装调试,2000平方米办公楼主体建成,正在进行外立面粉刷。“项目全部达产后,预计年产各类变压器、电器柜10000台(套),产值不低于2亿元,纳税800万元,解决就业200人。”葛浩然信心满满地说。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重点项目是智造新城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和“生命线”,更是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去年以来,大吴街道全力以赴强产业、提质态,经济活力加速释放。“围绕临港加工、商贸物流、都市工业三大特色产业,旭卓机械、埃尼亚克生物基材料、创冠变压器等一批3亿元以上重大项目陆续落地投产运营;华企云谷、永嘉科技产业平台签约落地51家都市型企业,其中16家完成运营投产。”大吴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田维维,对一批批优质项目先后落地投产如数家珍。

紧盯时间表、按下快进键,重大项目建设“跑起来”,不断刷新“进度条”。项目建设速度如此之快,背后是大吴街道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力度”和“温度”。“始终坚持‘项目为王’理念,建立项目包挂机制、挂图作战,梳理和破解项目推进中的难点问题,全速推进在建项目建设,临港产业发展活力不断增强。”田维维说。

地处大运河畔,南接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北接徐州工业园区,距徐州市主城区20公里,距连霍、京福高速出口和徐州东站6公里,距观音国际机场30公里,310国道、老206国道穿境而过……大吴街道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建设河海联运开放平台,实现公铁水联运无缝对接,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

走进徐州港务集团双楼作业区宏康码头,3座承重40.5吨、起升高度16.8米的电动轨道龙门吊下,整齐堆放着一排排大型集装箱;泊区内,一艘艘集装箱船有序停靠,装卸塔吊往来移动。该码头生产负责人告诉记者,双楼作业区是京杭运河唯一B型保税功能港区,拥有12个2000吨级泊位,配备大型龙门吊、25吨起重机等设施,在大型设备运输、公铁水联运和国际货物中转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原来一个标准集装箱,从徐州拉到上海,大概需要将近7000元的费用,而通过内河航运,同样的运输,综合成本降到3000元以下了,企业物流费用降低了一半以上。”

不仅是港口码头,作为徐州市十大开放平台之一的双楼物流园区,正以这座港口为基础,凭借公铁水联运的交通优势,构建起多元化、立体化交通格局,成为京杭运河苏北段集公铁水联运、内外贸兼顾、第三方物流、电子商务为一体的国家示范窗口,向新型临港产业集聚发展平台跨步前进。“2023年,大吴街道公铁水综合交通优势全面发挥,全年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8万标箱,同比增长30%;徐州保税物流中心完成进出口额9亿元,同比增长25%;凯熠冷链项目使用外资到账175万美元,一般进出口总额完成11.6亿元,服务外包完成1.55亿元,双楼物流园区一体化发展再上新台阶。”徐州双楼物流园区办公室主任李礼说。

“为进一步放大开放平台辐射功能,带动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园区全力推进临港物流和临港加工产业发展。”李礼说,积极引入上港集团、集洲物流、安通物流、临港航运企业,不断提升集疏运能力。同时,全力推进公铁水联运体系建设,宏康物流已启动铁路专用线配套区域260亩项目招标,预计今年6月施工完成,9月底前通车投产。

40多辆统一式样的箱式物流快运车一字排开,20多位工人操作托盘搬运车来回穿梭,10多台叉车把一箱箱货物从发货区送进物流车厢内……在徐州双楼物流园区内,库派同程物流有限公司里一派繁忙景象,仓库内各种商品等待配送到徐州各个商超市场。

大吴街道正锚定建设国家级物流枢纽、打造国际陆港新片区的目标,加快双楼保税内河港河海联运平台、保税跨境电商产业园、快递快运产业园、大宗物资商贸物流园四大板块建设,打造服务淮海经济区的枢纽港、产业港、物流港、贸易港,建成淮海经济区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集聚的新高地。

全面加快临港新城建设

如今,在大吴街道,南有被誉为“观景、驳船、休闲、运动,不可或缺的一公里”的大吴滨河公园,逶迤在秀美的京杭大运河北岸;东有西翠园公园,集参与性、生态性、共享性于一体的城市共享乐活地;城中心有建平公园、法治公园、北庙山公园;北边有融合红色文化、大运河文化和两汉文化为一体的不牢河文化公园;城镇乡村还星罗棋布地分布着街边公园或村头公园等。“推窗见绿、出门入园”,让大吴街道越发清秀美丽。

在位于大吴街道老206国道西侧、不牢河南侧,占地约40亩的不牢河文化公园,以红色文化、汉文化为基底,相互交融,着力打造红色瞻仰与健康生活为一体的文化旅游目的地。主要建设内容有:烈士陵园升级改造、大吴红色纪念馆、全龄活动广场、亲水绿地等。

在公园的休闲步道两侧,绿树、花草环绕,绿意盎然;亲水平台、木质廊架、公共座椅等设施应有尽有。该公园建成开放后,俨然成为附近群众休闲游玩的首选地。“我们住在附近,自家门口的公园建好后,就迫不及待地来这里拍照发朋友圈了。”家住建平村、主营服装生意的范明明说,服装店客户有在网上看货、选衣的需求,店内的服装、包包等,她们都要代穿代背,然后拍成照片和视频发到网上,方便客户选购。

值得一提的是,在不牢河文化公园的西南角,建有一座大吴红色纪念馆。走进其间,以展现纪念馆红色主题的雕像巍然耸立,瞬间将人拉回到那个波澜壮阔的历史岁月。“纪念馆共有上下两层,生动展现了这片土地从五四运动,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社会主义建设等各个时期涌现出的爱国志士和革命英雄。”该纪念馆编撰小组组长王兆普一边介绍,一边带大家参观,追寻红色印记,传承初心使命。“目前,大吴红色纪念馆还处于建设期,后续将继续收集完善红色历史事迹,打造一个全新的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教育基地。”大吴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解战表示。

不牢河文化公园是大吴街道不断擦亮生态宜居底色的一个生动实践。过去一年,滨河公园获评江苏最美乡村健身公园;11万千伏茱萸变电站、疏港公路下穿、大吴消防站等一批城建重点工程建设,不断夯实小城镇发展基础;鹿庄渡口、韩园文明实践点、蔡庄广场等一批人居环境提升项目完工,两妥社区成功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一座活力四射、生机盎然的临港新城拔地而起、轮廓不断清晰。

全力加快宜居宜业临港新城建设,实现城乡发展新突破。今年,大吴街道将持续细化完善临港新城建设规划,大力实施不牢河生态修复、蔡庄新型农村社区等14个街道城建重点工程,打通星港路东延、疏港公路下穿2条镇区东部干道,不断补齐城市基础设施短板。按照主城区标准要求,持续提升小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积极应对商品房大面积上房的新城市管理要求,在镇区保洁、车辆停放、充电管理、物业管理、应急保障等方面,选优配强提升城管力量和城管水平,打造宜居宜业美丽新城。

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

在贾汪区深入实施“四大行动”推进高质量发展实践中,大吴街道党工委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持续优化社会文明程度和治理效能“双提升”行动,扎扎实实推进“党建+精网微格”工程,充分发挥73名党小组组长、55名党员楼长、11名街长和20名专职网格员作用,不断激发基层党组织内生动力。

其中,湖里社区邻里守望中心在大吴闻名遐迩。日前,帮扶对象李新建家庭将一面写有“真情为民 千恩万谢”锦旗送到了邻里守望中心。“感谢社区对我们家庭的帮助,让我们过上了如今的好日子。”李新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激动地说。

“邻里守望中心旨在丰富社区居民生活,覆盖周边860户、2800余名群众,想方设法丰富社区居民生活,为社区居民尤其是270名特殊困难群体提供便捷服务,实现互帮互助。”湖里社区妇联主席、兼职网格员马艳介绍。

此外,马艳也是邻里守望中心重点打造的马艳工作室的负责人,她为人和善,说话不紧不慢,向记者介绍了邻里守望中心设置的“四室一园一区一中心”相关情况。一楼设有微心愿马艳工作室、“今世缘”牵线报名处、儿童乐园、老年人活动室等,为群众提供休闲娱乐场所及理发、洗衣等便民服务;二楼设有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有网格化数据平台和网格员日常办公场所,同时配备图书阅览室和学习室,定期举办防溺水、少年儿童科普等讲座。此外,该社区还积极整合集体资源,居民会把家中闲置的图书、衣物等捐赠到中心,真正做到了“贴近群众需求,在服务群众中凝聚和引领群众”,实现了邻里之间互帮、互助、共享。

如今,邻里守望中心已成为湖里社区居民互帮互助的新港湾,群众的幸福感不断提升。

社区阵地是增强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的基础,在基层组织建设中的作用至关重要。湖里社区根据群众需求建设邻里守望中心,以“邻里睦”“邻里帮”“邻里议”“邻里乐”等“点线面体”的相互融合,实现“小网格”编织“大服务”。通过“小小阵地”让广大居民共享社区建设成果,社区治理水平一步步迈上新台阶。

以群众福祉为出发点,着力惠民生暖民心,创造更高社会治理水平,对此大吴街道有着更深层次的谋划——

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成效攀升。通过长效化开展“点亮微心愿”“民企结亲困境儿童”“低收入边缘户包挂帮扶”活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进一步打牢村级治理基础。加强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坚决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要更高水平统筹城乡建设,系统开展村庄空间梳理、功能植入、农房改造、庭院美化、管线序化和村道提升,在11个社区、村居达标市级特色田园标准基础上,力争两妥、鹿庄2个社区年内获批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以点带面,纵深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特别是不牢河沿线的解台、小吴、蔡庄、东段庄等村,复制鹿庄老渡口改造经验,发动村干部和网格员力量,积分制调动村民参与积极性。强化集体经济纽带作用,力争12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幅10%以上,经营性收益增幅达5万元以上,保障农业农村工作稳定有序发展。全面提升1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为民服务站点打造,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由建好到用好的转变,促进群众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齐飞”。

“围绕全市生产服务型核心枢纽建设,实现平台建设新突破;聚焦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主线,实现产业发展新突破;抢抓美丽宜居小城市建设契机,实现城乡发展新突破;坚持以保障改善民生为导向,实现为民服务新突破。”袁朝锋表示,2024年,大吴街道将坚定不移贯彻贾汪区更高水平推动“四区”并进全面转型,锚定“四个突破”奋斗目标,以更高的水平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为谱写“贾汪真旺”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