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领域替代性修复“一举三得”
本报记者 甘晓妹 吴云 通讯员 王敏
“新修的廊桥美观又结实,这可是为老百姓办了一件大好事啊。以后带孩子到这里散步,再也不用担心安全问题了!”暮春时节,鼓楼区徐矿城西南角,李屯河一处崭新的生态廊桥上,踏春而来的市民纷纷赞叹。
此前,这里的沿河步道和防护栏杆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破损,有的步道出现缺口,有的栏杆摇摇欲坠,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如今问题得以圆满解决,做这件事的,是子房河生态环境损害案件的侵权责任人。我市一次成功的跨领域替代修复探索,实现了“一举三得”。
联合调查确定污染源头
子房河是徐州市北区一条重要的行洪河道,但自2022年上半年以来,我市生态环境部门陆续接到群众投诉,称子房河闸口及上游水面漂浮大量黏连油污的垃圾,气味刺鼻。紧邻子房河的一家医院工作人员表示:“我们平常都不敢开窗通风,怕熏到病人。”
“这个问题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需要多部门协同联动,合力破解难题。”鼓楼区专门召开了子房河污染治理专题会议。鼓楼区检察院迅速成立专案组,充分发挥公益诉讼职能优势,配合主管部门共同推动子房河流域生态环境修复治理。
查明污染源成为当务之急。鼓楼区检察院联合生态环境、农水部门召开“圆桌会议”,细化调查方案。经第三方专业检测公司检测,子房河闸口内水质石油类等检测项目严重超标,确认水面散发出来的刺激性气味为机油味。
机油从何而来?带着疑问,办案组沿子房河流域逐段排查,最终发现某公司为排放含石油废水重点单位。油污可能来源于运输设备日常维护后,随雨水冲刷流入子房河,但也不能排除其存在非法排放含油生产废水的情况。
为进一步确定油污来源,检察机关协同生态环境部门进入该公司生产作业区,经过详细调查,发现该公司因管理不完善、管网老旧乱等问题,致使含油生产废水混入雨水管网,未经处理直排子房河,最终滋生河道油污污染。
2023年2月底,生态环境部门立案调查并责令该公司改正违法行为。
检察建议推动溯源治理
整改过程中,检察机关与生态环境部门密切沟通,随时跟进整改进度,但从子房河流域现实情况来看,初步整改进展还相对缓慢。2023年3月9日,鼓楼区检察院以民事公益诉讼立案。
经过对整段河道全面现场勘查,新的问题又浮现在办案团队面前:子房河河道上游是密闭涵道,污浊物沉淀后已形成的含油污泥,堆积后极易氧化产生易燃气体,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污染整治刻不容缓!
2023年3月15日,鼓楼区检察院向该公司发出民事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督促其“双管齐下”,以消除安全隐患为主,尽快完成清淤处置工作并开展疏通雨污分流路径。
了解到处置不当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该公司将整改行动全面提速,对污染物进行拉网式清理,用了近半年时间,全面完成雨污管网更替,有效实现雨污分流。为了延伸整改实效,在检察机关的配合与帮助下,该公司系统梳理了工作风险点,修订《环保管理办法》《污水处理作业指导书》等多项内部管理机制,规范化管理水平持续提升。
2023年8月29日,经第三方专业公司验收,该公司的外排水质已符合要求。
“子房河没了刺鼻的气味,健身广场、步道也能遇见老邻居了……”居住在附近小区的群众拍手称快。
三方磋商探索替代性修复
经过有效整改,加之河水的自净功能,子房河的水质终于达到了相应标准。但问题并未画上句号,经鉴定,该公司在停止排放生产废水前造成地表水的生态环境损害,数额价值20万余元。
2023年9月13日,鼓楼区检察院与生态环境部门展开会商,建议尽快启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程序,并全程参与该公司关于修复方案的数轮考察及磋商。
该公司负责人表示,愿意承担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
“赔偿容易,但让企业真正参与到生态环境修复的活动中来,由此激发企业绿色发展意识更为重要。”磋商会上,三方对替代性修复的可行性及方式进行了充分讨论。
“能否探索跨领域的替代修复,对李屯河上的受损生态廊桥进行修缮?”
“生态廊桥是城市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城市基础设施的修缮也能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讨论中,与会人员就替代性修复达成一致意见。
2023年12月5日,生态环境部门与该公司签订《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协议》,约定该公司以支出20万余元修复李屯河生态廊桥的方式实现替代性修复。
2024年1月10日,鼓楼区检察院对该案作出终结案件决定。
“子房河水清澈了,雨污管网源头问题得到彻底治理,李屯河的生态廊桥也焕然一新,真是一举三得!”参与“验收”的人民监督员戴阳由衷地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