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热情徐州”到“宝藏徐州”,看彭城七里上演五一“寻宝记”
本报记者 杨波
“一二三,茄子”,在江苏徐州云龙山北门前,数百名年轻人的合影口号响彻山门,随着一阵鼓掌,数百人的团队又迅速分散开,5月1日上午,来自外地一所高校的学生组团打卡徐州,快闪活动引来众人关注。
五一假期第一天,行走彭城七里线上的徐州博物馆、云东文化街区、云龙山等地,外地特种兵们成为这座城市的“主角”。“我来自桂林”“我来自淄博”“我来自合肥”、“鲁豫皖车牌的汽车占据一大半”,穿梭在人从众的街区、景区、景点等地,游客和安保的讲述,无不在彰显徐州作为一座旅游城市的吸引力。热情徐州正在成为外地游客眼中的宝藏徐州。
研学游开启“探墓笔记”
来徐州感受厚重文化、亲近生态自然、体验非遗传承、接受科普教育……这个五一,旅途正在变成“行走的课堂”。
文脉是城市发展的根脉和灵魂,当前,徐州正聚力打造“彭城七里”历史文脉,推动城市更新,擦亮文化名片。在此过程中,徐州积极培育研学业态促进文旅融合,助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五一期间,依托资源优势,“彭城七里”正在成为研学游的“宝藏”之地。
拥有众多文物的徐州博物馆,是“彭城七里”上的一颗明珠,也是研学游必选项。5月1日上午,来自外地一家画室的100多名师生,正在这里进行研学游。“我们提前将研学亮点发给了学生家长。”带队老师陆群介绍,来到博物馆后,通过老师的讲解和现场观看,同学们沉浸式体验到了徐州汉文化,更激发起了探索欲。
“东汉彭城王墓里到底是哪位诸侯王?”“乾隆行宫为什么会建在彭城王墓附近?”带队老师的提问让学生瞪起了好奇的大眼。徐州作为两汉文化的发源地和集萃地,6000年的文明史为徐州留下了大量文化遗产和名胜古迹,仅汉代墓葬就有近3000座。每座汉墓都承载着一段历史,每座汉墓都流传着一个故事,每座汉墓或怀揣着无人知晓的神秘,这些正成为吸引年轻游客的流量密码。来自美团携程的数据显示,龟山汉墓,汉文化风景区等传统景点热度不断攀升,宝藏徐州之“探墓笔记”正在成为年轻人打卡、研学徐州汉文化的热点。
俯拾有文化,移步皆历史。去年,云龙山与徐州博物馆实现了贯通开放,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紧紧“相拥”。“参观完徐州博物馆后,我们下一站是爬云龙山。”陆群介绍,徐州博物馆的“静”与云龙山的“动”本次研学亮点,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家长对徐州的文化历史的了解。
文化街区彰显消费魅力
云东文化街区作为城市新的文化名片,位于彭城七里—徐州历史文脉的南端,街区融合了仿古建筑、园林景观等,是集莲花广场、养心酒店及百年老字号美食特色街区于一体的文化、商业集聚地。作为云东文化街区的商业部分,云东印巷既承接了北去徐州博物馆、户部山,西上云龙山,南游彭祖园游客的“消费流量”,又是周边市民家门口的重要消费场所。
5月1日下午,云东文化街区内,正在举行的“造趣云东里”五一游园会可谓是精彩纷呈,一排身着国风汉服的姑娘在时尚潮流的街区内巡游,引来游客拍照。据了解,在5月1日—5月5日,这将陆续推出乐队演出、民乐演奏、汉服巡游;“中国探月航天阅读推广大使”郭妮读者见面会;“知书达理”系列之中华造纸术DIY体验课;“大中华寻宝记”国家地理系列互动体验课;“云览群书”系列绘本课等活动,不仅如此,街区还推出了丰富的促消费系列活动,“欢迎来钟书阁打卡,今天我们提供了很多优惠劵。”在徐州新盛·云东印象的抖音直播间内,主持人正带着粉丝逛店,每到一处店面,都会推出相应的优惠券。在直播间商品链接上,记者看到,钟书阁推出了饮品专用、图书专用、文创专用优惠券,其中价值50元图书专用券,打出了42元的秒杀价。
地域风貌、人文精神、商业文化多维度的融合渗透,带来文化魅力、经济活力的交融共生,也让云东文化街区成为游客的热门打卡点。
宝藏线路浓缩徐州热爱
云龙山索道穿越逶迤九节的云龙山脉,成为游客往返“彭城七里”南端与云龙湖,从空中沉浸式体验徐州风景、古迹的重要一环,近年来更是成为小红书上的徐州热门打卡点。上午11点,在云龙山索道东站,管理方细心设置了回形排队法+志愿者引导,让游客有序排队乘坐索道。“很漂亮,云龙山周围各处美景都尽收眼底。”刚从云龙湖方向乘坐索道抵达的游客周文婷赞不绝口,来自山东淄博的周文婷精心制作了徐州4日游攻略,记者看到,在其展示的一张A4大小的纸上,密密麻麻写满了行程,“今晚准备吃烧烤,看看跟我们淄博的谁更好吃。”周文婷笑着表示。
人未动,攻略先行。五一来徐游客几乎每人都有一份独属自己的游玩攻略。4月中旬徐州推出了“宝藏徐州,好吃好玩”的徐州寻宝季活动,作为其中重要一环,“宝藏线路设计大赛”将让大家在畅游徐州时,享受“吃、住、行、游、购、娱”的全方位的美好体验。“肯定会参与,我还会优化线路,根据自己体验后的心得进行修改。”周文婷获悉该信息后表示,这条线路浓缩了她对徐州的热爱,希望徐州旅游越来越好。
文明旅游烘托徐州热情
文明旅游绘就旅途最美风景,记者在景区、景点、街区采访时,随处可见志愿者。在徐州博物馆内,徐州市文广旅局志愿者王家瑞正手举“温馨小提示”为准备寄存行李的游客进行引导服务,据徐州博物馆信息传媒部刘洋介绍,除了徐州市文广旅局志愿者、徐州博物馆的党员志愿者外,五一期间,徐州博物馆每天都有50人左右的社会志愿者,以高校学生为主,服务广大游客。
在这个五一假期,除了景区、交通枢纽等地点的志愿者,很多本地市民也自发当起志愿者,很多市民还发出了“把徐州让给外地游客”“为外地车辆让路”的倡议。“只要你看到这个车贴,招手即停,不要客气。”五一前,在抖音平台上,几十辆贴有“热情徐州”车贴的汽车的视频引来4万多点赞。这个“五一”假期,不时可见由市民自发组织的免费接送游客车队,他们来自本地车友会、行业企业、公益团体等不同群体。当好东道主,共迎八方客,这个假期越来越多的市民参与其中,用自己的努力让风景与文明同行。
记者手记
“徐州,你让我感觉陌生”
这是一句热评,出现在徐州文旅各个新鲜事的评论区里。
在2024年淮海经济区文旅美食荟上,记者拍摄的一段非遗漆扇的视频,从4月下旬火到五一,引来了350多万阅读量,3万多点赞量,进一步助力非遗漆扇在徐州出圈。而在评论区内,上万名徐州人却“迷茫”了。“之前笑尔滨,现在轮到我们了。”“我是在徐州吗,土生土长了18年第一次见。”“这是为外地人特意准备的吧”,“徐州,你让我感觉陌生。”
五一假期第一天,在一位来自淄博的游客攻略上,竟然包含了王杰中学门口一家不起眼的炸串店。巧合的是,就在头一天晚上,这家炸串店的老板还在感叹“如果我的店在富国街,早就红了。”连老板都觉得自己赶不上徐州美食热的红利时,没想到却早已被特种兵们盯上。在网络世界,网红可能只是一夜之间,徐州的宝藏小店、新产品等,被外地人挖掘出来、被外地人带红已经渐渐成为常态。
“徐州,你让我感觉陌生”对于市民来说,更多体现出了一种包含自豪的惊讶。但对相关部门来说,除了自豪外,更多是沉甸甸的责任。当下,徐州像淄博、天水、哈尔滨等那样的全国爆火,可能只差一个“王婆”“小土豆”的引爆点。但大部分情况下,你很难预判下一个什么会火,因此,需要用“放大镜”练好内功,用“显微镜”提升“服务”,更需要凸显政府部门在应对突发事件时的坚决与高效。
编辑:孟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