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火炬”擦亮“大国名片”
5月1日,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在拉萨正式开馆,19个展区陈列西藏10个非遗大项、共91项“非遗”项目集中与游客见面;同时,集广东美术馆、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广东文学馆“三馆合一”的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也在广州开门迎客……今年“五一”期间,各地不少新建的非遗展馆集中开门迎客,并推出一系列精品活动,向游客展示文化传承的魅力。
华夏大地,文化璀璨;历史悠久,千年沉淀。大量历经沧桑、辉煌璀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更是增进民族团结、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新征程上,我辈应满怀敬畏文化之心,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让文化遗产紧跟时代步伐,呈现活起来、火起来的盛景,以“文化火炬”擦亮“大国名片”,向世界抒写中华文明历史乾坤。
文化立世、文化兴邦。中国的传统文化绝不能束之高阁、任其僵化,要坚定文化自信,保持“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传承意识,交接优秀文化“接力棒”。“求木之长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必浚其源泉”,截至目前,我国共有43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居世界第一,展现出了中华文明强大的底蕴。无论是字字珠玑的唐诗宋词,还是源远流长的壁画歌舞,都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值得后人高举文化传承的“大旗”,将“接力棒”代代相传。每个人都要牢记“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传承好、展示好中华文明优秀成果,做好文物保护工作,不断点燃民族文化的自信之“火”,照亮未来前行的道路。
一字一世界,一笔一乾坤;横平竖直是风骨,撇捺飞扬皆血脉。文化遗产是中华儿女宝贵的财富,我们要有“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高瞻远瞩,汲取中华文明中“求大同”等核心的理念,在世界发展潮流之中找寻未来发展的方向,将优秀中华文明之“花”传播到世界每一个角落。文化是时代前进的“号角”,应当让世界每一个人都听到“声音”,广大党员干部要守护好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利用基层文化资源阵地,依托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利用短视频、直播、VR等新媒体形成强有力的传播矩阵,让优秀传统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不断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昌盛。
纵星河璀璨,文化自熠熠生辉。时代在发展,世界在变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理所应当迸发出新的活力,就像泉眼一般永远流出清澈的泉水,滋润人们干涸的心田。我们要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主线,坚定“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创新意识,奏响时代发展“大乐章”,让人民成为文化自信的主角,激励广大基层创作者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活驱动创新的“强引擎”。通过政府带动、社会参与等诸多形式共建精神家园,让人民群众在日新月异的新时代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把灿若星河的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使其在“对偶平仄”间凝聚起亿万中华儿女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为主动、更为强大的精神力量。(陈志远 苏柒)
编辑:孟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