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彭城e评 > 正文

走深走实为“小网民”做好大保护

2024-04-21  来源:中国徐州网  编辑:哈晓蕊
2024-04-21  中国徐州网

在无人不网的时代,未成年人在网络上花费的时间越来越多,上网玩游戏、看短视频、聊天已经成为未成年人主要的网上休闲娱乐和社交活动。与此同时,青少年网络防沉迷话题也引发了全社会的持续关注。2023年12月23日,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等发布的《第5次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调查报告》不仅展示了未成年网民的时代特征,也让我们看到未成年人网络保护面临的五大新风险点,需得到各方关注。“男孩玩蛋仔派对充上万元父亲自扇耳光”“12岁学生遭遇电信诈骗,被不法分子威吓要挟”,诸如此类的新闻事件在不断警示我们强化未成年人网络安全保护迫在眉睫。

近些年来,国家也在不断搭建网络安全“藩篱”,逐步推进未成年网络生态建设。中央网信办部署开展2024年启动的“清朗·2024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贯彻落实《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相关要求,从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入手,集中整治在首页首屏、弹窗、热搜等醒目位置呈现涉未成年人不良内容,以手办文具、动漫二创等方式变相发布低俗色情内容,利用密聊软件、加密照片等方式实施网络欺凌、隔空猥亵等突出问题,严管儿童智能设备信息内容安全,防范未成年人网络沉迷,对问题突出平台、机构和账号从严采取处置处罚措施。

要实现未成年人安全“触网”,需要在“走深走实”上下功夫,这样才能把网络保护抓紧抓好、落实落细,全过程保驾护航。

现有法律法规实施要走深走实。近些年来,我们国家采取了多种措施对未成年人进行网络保护。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增加的“网络保护”专章,到新近实施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以及其他管理措施的出台,均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未成年人权益的高度重视与保护决心。良法还要善用,法律、政策、制度等在落实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走深走实。例如,仍有未成年人上网未使用电子身份实名认证,这导致未成年人用成年人身份信息玩游戏、打赏等情况始终未能得到根治。因此,要进一步强化已有法律制度的严格实施,使好的法律法规在各实施环节均得到不走样的落实。各方还要协同共治,保障好的政策与制度实施起来不拖拉不推诿。

网络素养教育要走深走实。对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最终要落实到网络素养提升上,使未成年人自觉运用良好的网络素养应对网络使用风险。近几年,网络素养教育已得到社会各界高度重视,多种网络素养课程已经开发出来。要切实把网络素养教育课程送到未成年人中,使未成年人想看爱看并且看了有用。更要重点将网络素养课程投放到农村未成年人、留守少年儿童、寄宿中小学生中。网络素养教育不能走过场,要强化未成年人生活体验,树立网络育人“双主角”思维,把网络素养教育扎根到未成年人生活里,使未成年人产生情感共鸣,形成良好习惯。还要把网络素养教育送到成年人中,提升家长和教师的网络素养和网络育人能力,真正实现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见行见效。(李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