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铜山竞速发展『新航道』
本报记者 胡明慧 通讯员 李晨 尚庆迎
能够在全省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市、区)、全市高质量发展考评中连续拿下第一等次,铜山在科技创新上持续发力,功不可没。
来自铜山科技局的一组数据显示,2023年铜山共申报高新技术企业243家,新增高企142家,占全市22.7%,19家高企上榜“2023年徐州市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百强”。截至2023年底,全区高新技术企业33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635家,新获批省级专业化众创空间1家。截至目前,全区拥有科技企业孵化器4家、众创空间5家。累计获批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5家,其中省级54家、市级151家,新型研发机构52家。
不难看出,去年是铜山科技创新的“大年”。
这一年,铜山高质量培育创新主体,让“后起之秀”加快发展,创造新辉煌,让“老牌劲旅”加快转型,竞速新航道。
2021年落地徐州高新区的中科宝溢视觉科技(江苏)有限公司,作为国内领先的光学显示新材料及解决方案供应商,在铜山以科技创新延续发展的“高歌猛进”之势。
在核心技术上,中科宝溢依托前沿显示技术、影像材料制版研发、精密光学微结构技术工艺、光学显示涂层技术,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及自主品牌光学膜产品,赋能数字展厅及文旅、车规级车载投影显示、数字媒体、教育、医疗、会议及酒店等商业应用场景创新升级。
依靠创新引领,去年,中科宝溢营收突破1亿元。今年,中科宝溢将在“产品创新”和“场景创新”双线蓄力,全力实现基础材料技术创新、应用场景开拓创新,预计总体营收将实现翻倍,驶入发展快车道。
位于棠张镇的江苏华旭环卫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原先是一家生产不锈钢厨具、环卫装备的企业。2019年,企业借科技创新之力转换赛道,开始从事地埋式垃圾处理系统的生产和研发。去年6月,企业与中国矿业大学联手,研发废塑料炼油装备的智能过程控制,目前已进入中试阶段。
“一系列的科技创新,使我们1吨废塑料的出油率超过国际标准,达到了75%—80%,再加上整个生产智能过程控制的赋能,工人可以从一人一年80万元产值提升到150万元。科技创新,让我们无畏驶入新赛道,在市场的蓝海中再奋斗出一片新天地。”江苏华旭环卫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志平信心满满地说。
这一年,铜山高标准建设创新载体,高效率汇聚创新要素,让创新之势有源源不断的外能助力。
精心布局的科创大走廊,如今已串连起铜山连绵不断的创新之势。这条联通20公里科创资源的“S”形大走廊上,创新成果正不断呈现,创新企业正不断孵化。
2022年落地铜山后,江苏晶英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的创新不断取得突破,规模化生产的单晶光纤直径从100微米,一路实现了75微米、35微米,到如今25微米的系列突破,长度也由原来只能生产1米,到如今可以连续生产50米,牢牢站在了世界行业的顶端,吸引了深圳大学的王义平团队、英国牛津大学的fells教授团队等专家团队主动谋求合作。
创新平台,掀起铜山科技创新磅礴之势——
江苏师大中红外激光研究院自主研发制备的激光器已经中试生产,运营首年即获批江苏省十大技术转移优秀案例;上交大新材料研究院签订技术服务协议十余项,提供的高空应急作业车伸缩臂整体解决方案为徐工消防产品快速市场化提供技术保障;深地科学与云龙湖实验室正在发挥科技创新的“属地”效应,助力铜山机械加工、安全应急等相关企业继续做大做强……
产学研合作,开启铜山科技创新的“主引擎”——
围绕市“343”和区“312”产业集群,梳理产业技术需求,去年铜山先后举办了工程机械、绿色冶金、安全应急、绿色食品和农副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专题产学研对接活动30余场,精准对接技术成果十余项,其中思源铝业、九鼎机械等企业与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在先进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产业峰会上,邀请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青、国内高校、研究院所、重点实验室、企业等参会,进一步助力光电功能材料的器件化、功能化和产业化发展。征集发布10大类125条“揭榜挂帅”企业技术需求,征集在徐高校服务“343”产业发展技术需求70项。
未来,铜山科技创新将着眼未来,借势四链融合,提升发展新能级。
着眼未来,铜山前瞻布局。围绕市“5+X”未来产业体系,铜山区将瞄准前沿材料、高端科学仪器、新能源技术、生物新技术四个方向聚力攻坚,区本级重点发力深地空间利用、通用人工智能、生物育种、低空经济等关键领域,持续开展技术跟踪和发展趋势研判,加强重大平台、科技人才、重大项目集聚,高效率攻克一批战略性和引领性的前沿技术,提高研发成果转化率,推动重点领域、关键产业实现从小到大、从无到有。
四链融合,铜山筑牢发展根基。以创新链为动力源,推动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创新主体有机结合起来,形成“312”创新产业集群面向未来发展前沿的科技创新合力,推动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以重大平台为支撑,发挥“1+1+10”载体矩阵辐射效应。聚焦深地科学与工程云龙湖实验室、江苏安全应急创新中心平台优势,推动现有平台载体提质增效、提档升级,打造支撑性产业创新平台,培育高质量企业研发载体,集聚高质量人才、为企业提供有效技术供给、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引领产业创新集群跨越式发展,全力打造“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孵化”全产业链创新生态。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铜山高质量发展再启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