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筑绿色未来,为地球“减负”前行
4月22日是第55个世界地球日,主题是“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不仅仅是一个口号,更是对我们每个人的殷切呼唤。
当我们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上,审视着这颗蓝色星球,心中不禁涌起一股责任感。地球,这个宇宙中独一无二的绿洲,正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目前,全球每年产生4亿多吨塑料,但在全球已经产生的70亿吨塑料垃圾中,只有不到10%的塑料垃圾被回收。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被污染的河流、土地和海洋生物。遮天蔽日的沙尘暴、熊熊燃烧的山火、流动的海洋垃圾,南北极海冰的加速融化,因为“牵一发动全身”的地球生态系统在不断地告诉我们,气候变化之下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我们要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加强应对气候变化、海洋污染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国际合作,为全球提供更多公共产品。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环保立法,推动绿色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政府大力倡导循环经济,鼓励资源的再利用和回收,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和减轻环境污染。在城市建设领域,越来越多的绿色建筑在城市中拔地而起。节能减排已经成为城市规划的重要指标,城市管理者正在通过增加绿地面积、发展公共交通系统、推广新能源汽车等多种措施,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城市的整体碳足迹。
保护地球不仅仅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智慧。在环保的道路上,我们每个人都不是旁观者。当我们在学校、在社区、在网络平台上分享着绿色环保的理念时,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选择可循环利用的物品时,当我们参与到环保活动时,我们都在为地球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这些行为虽然看似微小,但却能汇聚成保护地球的巨大能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地球是我们的母亲,绿色是她的笑容。让我们用实际行动来守护地球的笑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让“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成为我们每个人生活的真实写照,从身边小事做起,减少一次性塑料的使用,提倡绿色出行,拒绝过度包装……在地球的每一个角落播撒绿色的希望,共同迎接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潘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