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悠久历史根脉 注入中国式现代化强大文化力量
4月16日出版的第8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8月至2023年9月期间有关重要论述的节录。(4月17日人民网)
绵延古今、璀璨夺目的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蕴藏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中华文明永续传承的战略高度,深入思考文化传承发展的重大命题,把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放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宏大视野中深谋远略,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篇重要文章,围绕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大意义、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的实践要求、促进中华文明与各国文明交流互鉴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阐述,对于高质量做好文化遗产工作提供了遵循,必将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注入强大文化力量。
保护中华文化遗产、赓续民族历史文脉,是炎黄子孙的崇高责任,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使命和政治责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崇高使命感,把文化遗产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作出系统谋划部署,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导、亲自推动下,我国文化遗产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等方面的重要文件先后印发实施,文化遗产保护制度更加健全、保护法律更加完善、保护行动更加有力,保护文化遗产、守护历史文脉在全党全社会形成广泛共识,“坚持保护第一”、“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等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神州大地上,古今辉映、欣欣向荣,历史文脉融入现代生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迸发新的活力,呈现出“千岩竞秀,万壑争流”的繁盛景象,文化遗产成为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的宝贵资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起强大精神力量。
承百代之流,会当今之变。纵览历史,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血脉之所以绵延不绝,既是一代代人的薪火相传、辈辈守护,更在于能够不断适应时代发展和人民需要,与时俱进、与日俱新。在《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鲜明强调,“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别具匠心的考古盲盒,让人舍不得品尝的文创雪糕,文旅融合的深度推进……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下,文化遗产蕴含的创新创造基因被不断激活,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了起来,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一幅古今辉映、气势恢宏的新时代文化长卷徐徐展开。今日之中国,“文博热”火爆、“文创风”劲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力迸发,成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成为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名片。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在充满光荣和梦想的新征程上,一个亘古亘今、日新月异的中国,一个文化自信蓬勃昂扬、前程光明远大的中国,正在以自强不息、守正创新的文化创造,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向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行。继续推动历史文化遗产在赓续传承中弘扬光大,中华文明必将日益彰显出旺盛而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影响力。(徐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