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县域新闻 > 贾汪 > 正文

多措并举织就党员冬训“立体网”

2024-03-21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杨庆宇
2024-03-21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本报记者 张雷 通讯员 徐志海 董雪雪

“咱村的节目演得真不孬”“血压稍微有些高,平时在饮食上要注意了”“瞧,我这个发型剪得咋样”“接到陌生人电话和短信时一定要小心”……近日,在贾汪区大吴街道建平村,贾汪草根秀——“百姓大舞台 有才你就来”群众自办文化活动、理论宣讲、健康义诊、义剪、政策宣传等,掀起了“冬训+文明实践”热潮,一系列立足基层党员和群众实际需求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让党员冬训“热辣滚烫”。

自贾汪区2023—2024年度基层党员冬训工作开展以来,大吴街道党工委吹响党员冬训集结号,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凝心聚力再出发,深学细悟、精心谋划、真心为民,通过“思想网”“宣传网”“服务网”,多措并举织就党员冬训“立体网”。

潜心深学细悟 织就“思想网”

一年一度的党员冬训是党员教育培训的必修课。“我们要始终秉承‘常训常新’的理念,积极探索党员冬训新模式,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广接地气的活动,把党员冬训与‘为民办实事’紧密结合,持续延伸冬训覆盖面,为群众提供更多实惠的服务,让冬训更接地气、更有温度。”1月31日,大吴街道党工委书记袁朝锋在党员冬训工作部署会上发出了“动员令”。

党员冬训不仅是党员理论学习的“加油站”,更是实践的“助推器”。大吴街道党工委创新打造“1+1+30”学习模式,即街道党工委坚持每月至少组织一次集中学习;各村(社区)党组织每月组织1次集中学习;鼓励党员每天自学党史知识,潜心深学细悟,织就党员冬训“思想网”。

同时,在线上,用活用好“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汉风号”App等,通过“指尖党课”让党员随时随地开展学习,用微信、微博、抖音等通信工具,及时推送通知公告,引导流动党员参与线上学习。在线下,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点设立党的理论学习阅览室,为社区党员群众深入学习党史提供资源、场所和服务,推动党的创新理论真正入脑入心入行。

精心谋划统筹 织就“宣传网”

“各位居民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听‘新农村大喇叭’播报,首先让我们来听听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金句……”3月14日,大吴街道小吴村“新农村大喇叭”准时响起。“我们村有些老人看不清字又不会用智能手机,通过‘新农村大喇叭’播报,党的政策立马传到我们老百姓耳朵里、深入到我们心中,效果特别好。”大吴街道小吴村党总支书记吴海朋说。

不光是在小吴村,大吴街道各村(社区)利用“新农村大喇叭”,不仅给党员们上了冬训党课,还让群众在家门口吃着饭、干着活就能听到学到新思想、新理论、新政策、新知识。

此外,大吴街道各村(社区)还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志愿者们以面对面互动的方式开展“微宣讲”,采取现场互动,畅谈感想等多种方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大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党的理论熏陶,实现宣讲“零距离”。

“我们还利用每周一的点名会,机关党员轮流上台分享对党的创新理论最新领悟及自己的所思所想。”大吴街道党工委宣统委员、副主任李怡然介绍,街道党工委同时还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创新党员冬训形式,整合辖区各种资源,举办丰富多彩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推动党员冬训暖人心、见实效。

诚心办好实事 织就“服务网”

自党员冬训工作启动以来,大吴街道各村(社区)党组织将党员冬训作为办好实事的有力抓手,着力推动党员冬训成果“落地开花”。

值得一提的是,在大吴街道各村(社区)积极探索推广“积分制”的实践中,大家参加党员冬训各项活动可获得积分,捐赠各种闲置工具也可获得积分,一个积分可以在便民超市兑换价值一元的商品,除了烟酒,超市里其他的商品都可以用积分兑换。

在此轮党员冬训工作中,“积分制”在深化移风易俗、弘扬文明新风和推动乡村治理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越来越多的党员群众投身到孝老爱亲、邻里互助等活动中来,唱响了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营造了良好的社会风尚。

走进大吴街道程楼社区“无忧小院”,居民围坐在一起,看电视、打牌、聊天,其乐融融。理发小屋里,志愿者正拿着工具为居民免费理发。小院内还设置了贴心微实事项目——邻里互助工具点。“我们党员带头捐赠各种闲置工具,村内老百姓可以免费借用,让老百姓足不出村就能自行解决生活中的小问题,切实提升了辖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大吴街道程楼社区党总支书记闫强说。

在冬日蓄势,向春天进发。下一步,大吴街道将全力以赴做好党员冬训工作,不断开创党员干部教育和理论武装工作新局面,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员冬训活动,夯实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向心力,充分激发党员干事创业的激情,真正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发展动力、实干合力,努力建设产城融合、生态宜居的徐州郊区新城,为“贾汪真旺”现代化建设新实践贡献大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