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彭城e评 > 正文

凝“新”聚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4-03-08  来源:中国徐州网  编辑:鲍彤
2024-03-08  中国徐州网

春意渐浓、新绿萌发。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涉及领域新、技术含量高,依靠创新驱动是关键。去年以来,江苏推动产业科技创新动作频频:密集出台《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行动方案》《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指导意见》等政策,积极布局新赛道、新领域,持续实施产业前瞻与关键技术研发项目、前沿引领技术基础研究重大项目,以新技术激发新动能,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注入科技内涵、夯实技术底座。

202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发展新质生产力,最重要的就是要把科技创新落到企业和产业上。2023年江苏省全社会研发投入总量约4100亿元,占GDP比重3.2%左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49.9%、较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研发投入占比和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均提前两年完成了省“十四五”目标,亮眼的成绩见证了全省产业科技创新取得的丰硕成果和重大进步。我们应大力实施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巩固提升优势产业竞争力;同时,更加突出把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形成现代产业新高地。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最具有决定性的力量。发展新质生产力,归根结底要靠人才实力。要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有力人才支撑。2023年12月印发的《江苏省加强基础研究行动方案》,将“造就‘青年百人’拔尖队伍”“持续实施青年科技人才创新专题”列入18项主要任务。持续优化产业结构,推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升级,加快设备更新、工艺升级、数字赋能和管理创新,需要一大批数字化转型人才、先进制造技术人才、先进基础工艺人才、绿色管理人才。坚持以人才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和未来新产业培育,就能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源源不断的绿色动能。

高校作为教育、科技、人才资源的关键交汇点,应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展现更大作为。近年来,我国部分高校在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的支持下,建立了一些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平台、创新团队和协同创新中心,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而行业企业、高校院所相互“破壁”,才能让人才无碍流通、为创新“提速”。要不断完善“引育用留”人才工作全链条机制,突出“高精尖缺”导向,推动创新成果高效能转化,引领创业型大学、科研院所和创新型企业的持续发展,使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蓄力聚能谋发展,势起步疾勇争先。从赋予“在高质量发展上继续走在前列”“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光荣使命,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殷切期望,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对江苏工作精准谋划、科学指引,再度为江苏干群赋予重任、给予力量。我们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勇挑大梁,努力创造更多高质量发展的新成果,不断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为全国大局作出更大贡献!(李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