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要闻 > 正文

政企合力 共绘产业强市『新』图景

2024-02-21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杨庆宇
2024-02-21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本报记者 季芳 刘宏芝 胡明慧 段昱 武佩剑 倪帅

明确着力点和突破口,积极主动作为,加快把老工业基地建成产业强市,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徐州实践”。2月18日召开的“新春第一会”——全市新型工业化暨产业强市推进大会,在我市持续引发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将深耕徐州、实干担当,政企合力、共谋发展,共绘产业强市“新”图景。

深耕热土 彰显新担当实现新作为

“以强链补链延链,推动全市‘一号产业’新型工业化走在前、做示范。”徐工集团、徐工机械党委书记、董事长杨东升表示,2024年,徐工集团将坚决扛起链主企业“头马”担当,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论述和对徐工发展重要指示精神一体学习领会、一体贯彻落实,开拓创新、担当作为,全面落实全国、全省、全市新型工业化推进会议部署要求,知重负重、敢为善为,迅速掀起“开年就是开工、开工就要实干”的工作热潮,全面推进“五个聚焦、五个协同、五个新”,以自身的“稳和进”“立和破”扎扎实实、踏踏实实领航建设世界级工程机械产业集群,为全市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产业强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全市新型工业化暨产业强市推进大会进一步增强了我们扎根徐州、发展实业的信心和决心。”格至达智能科技(江苏)有限公司董事长管博表示,格至达智能科技是格雷博智能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全资生产子公司,得益于徐州市和邳州市相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项目进展顺利,目前已建成新能源乘用车电驱动总成产能20万套/年,已实现2023年第四季度出货量超4万套。今年,格至达将扩大投资、壮大规模,力争全年实现年产能30万套,2026年实现年产能60万套;推进智改数转网联,引进高端、数字化生产线,依托工业互联网,实现产业链上下游高效连接。广泛推介、整合行业资源,促成更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徐州合作和交流;积极融入徐州“343”创新产业集群,努力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能源高端制造型企业。

安商亲商 携手并进共赢未来

“作为基层商务部门,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全市新型工业化暨产业强市推进大会精神,将新型工业化之‘机’转化为泉山打造城区经济领头羊之‘势’,为全市发展大局作出更大贡献。”泉山区商务局局长魏红表示,大会吹响了全市产业建设、经济发展的奋斗号角,泉山区商务部门将立足都市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着重强化数字经济招商、大健康产业招商、产业链招商和产业园区招商,全面提升城区经济能级和质效;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己任,坚持把安商、亲商、助商、富商作为头等大事,坚持完善服务优化企业发展环境。通过有效组合、集成使用国家和省市区各项政策,让企业充分享受政策红利。落实政务服务帮办代办机制,开展“招商服务进万企”活动,为企业提供“一对一”“零距离”服务,打响“泉山效率”“泉山服务”“泉山诚信”营商环境品牌,为深入推进全市新型工业化,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会议精神,深刻领悟新型工业化的核心要义,以‘开局即决战’的精气神,聚势聚力,全力以赴,切实以招引之‘进’支撑鼓楼区高质量发展之‘稳’。” 鼓楼区招商服务中心主任鹿红英说,2024年,鼓楼招商部门将充分发挥中心枢纽统筹作用,紧扣项目实行“周会办、月调度、季观摩”督办机制,确保每个项目、每个环节都形成闭环;用好载体招商,全年组织“1+7+N”招商活动;用好平台,突出科技招商,以科技创新赋能招商引资,促进数字化、智能化与制造业、服务业深度融合,在形成新质生产力中跑出“鼓楼速度”。做好服务畅通,以商招商,常态化开展暖企走访活动,了解企业发展方向,和企业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建立企业动态联络平台,拓宽政企沟通渠道,打造安商、稳商、护商良好环境,促进更多项目落地。

营商赢商 做强产业发展“硬支撑”

“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全市新型工业化暨产业强市推进大会精神,坚持政务服务需求牵引与数字转型赋能增效‘双轮驱动’,以高效规范便利的政务环境助力打造产业强市。”睢宁县行政审批局党组书记、局长袁浩表示,睢宁将持续建立健全三级帮办代办服务体系,打造“1+18+27+400”服务企业网络,为工业企业配备20名专职帮办代办员和150余名兼职帮办代办员,提供全生命周期、全流程服务,最大限度体现主动式、兜底式服务。开展“两问一送”专项行动,通过形成动态“一企一档”档案,全方位了解企业情况,主动发现企业的“高频事、难心事、操心事”,实现“登门问需、上门送解、回门问效”服务闭环。深化“企业服务+”服务模式,开辟“工业企业绿色审批通道”,深化“全程网办”“一件事一次办”,着力提升政务数据共享实效;探索数字人民币的多场景应用,推广应用“智能辅助评标”系统,持续提升线上线下一体化政务服务效能。

“我们将全面落实全市新型工业化暨产业强市推进大会部署要求,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为主线,稳步提升行政审批、项目服务和企业服务水平,为新型工业化和产业强市建设贡献审批服务新力量。”铜山区行政审批局局长郭红升表示,全市新型工业化暨产业强市推进大会强调,要优化营商环境、抓牢作风建设,加快构筑推进新型工业化和产业强市的强大“引力场”,这也为基层行政审批部门做好营商环境工作指明了方向。铜山区行政审批部门将持续深化“免证办”“跨省通办”等工作;依托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系统,将主要审批业务纳入工改平台“一口”受理,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无纸化”审批;实行重大项目服务专员制度,推进工业项目“拿地即开工”。探索服务企业最优路径,推动实现开办企业“全程网上办、全量半天结、全面零收费”,推动惠企政策精准直达、企业诉求快办实办,切实提升营商环境企业感知度。统筹:本报记者 季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