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彭城e评 > 正文

消费市场开门红 彰显中国经济澎湃活力

2024-02-16  来源:中国徐州网  编辑:李璐
2024-02-16  中国徐州网

春节假期的消费活动日益丰富——邀亲朋好友相聚电影院,看各类题材精彩影片轮番上演;走进热闹的灯会庙会,赏花灯、看舞龙、逛市集;开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欣赏秀丽风景、品尝各类美食……春节带来浓浓的烟火气息,除了备年货、买金饰等传统物质消费形式,看电影、旅游等文娱活动日益受到人们青睐,成为春节假期消费的重要选项。(2月14日人民网)

消费是最终需求,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引擎,对经济具有持久拉动力,事关保障和改善民生。线上线下年货节、国货潮牌出圈活动、新春文旅新玩法……春节期间,各地多措并举加速消费市场回暖,奋战首季“开门红”。相关电影票房数据显示,截至目前,2024年春节档电影票房已突破50亿元。多地文旅部门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春节假期接待游客人次远超往年:内蒙古春节前三天全区接待国内游客1262.8万人次,是2023年的6.34倍,实现旅游收入88.12亿元,是2023年的8.56倍;湖北春节前四天全省A级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人次同比增长约60%;湖南春节前三天接待游客数持续攀升,第三天接近2000万人次。一连串火爆的文娱旅游市场数据,折射出我国消费稳步复苏的明亮底色,更体现出我国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

内需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202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2024年是“消费促进年”,商务部会同中央网信办等5部门共同举办的“2024全国网上年货节”拉开帷幕,把各地、各电商平台和商家的线上促销活动“串珠成链”“集链成群”,以更具特色的消费活动迎接龙年新春;在北京,“京彩过年”促消费活动为居民提供丰富多彩的过年选择,覆盖购年货、送年礼、吃年饭、度年假、逛年景等多元场景;在浙江,“2024浙江网上年货节”将线上消费场景与线下年味十足的集市赶集相融合,让市民轻松购年货、暖心过新春,一站配齐“浙味”年货;在重庆,2024“爱尚重庆·迎新消费季”计划开展近300场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惠民促销活动,将为市民、游客呈现一场富有国际化、巴渝味、中国风的新春消费盛宴……今年以来,文旅消费券、数字消费券、购物节等各类活动层出不穷,各地政府纷纷推出促消费政策,助力消费市场繁荣,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保稳、提质、增能。

发展新型消费、创新消费场景,能够扩大有效需求。新型消费是以网络购物、移动支付、线上线下融合等新业态新模式为特征的消费,近年来,在科技赋能和消费升级驱动下,依托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深化应用,新型消费蓬勃发展,对满足居民生活需要、释放消费潜力和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消费增长的新空间和经济发展的新动能。近期,全国多个省份的政府工作报告聚焦新型消费。比如,广东提出,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和服务消费,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推动直播电商、智慧零售等健康发展;四川提出,壮大新型消费,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可以想见,未来我国新型消费潜力将加快释放,为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坚实支撑。

消费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社会民生。当前,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入推进,消费日益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力量。从旅游业的爆发式复苏到文体活动的下沉式普及;从线上零售的造节狂欢到线下商业的求变创新;从数智产业的落地升级到新型业态的集中涌现,一个个亮眼的数字和案例不仅折射出中国消费市场的活跃与韧性,更预示着消费产业的巨大潜力和光明未来。新征程上,坚定战胜困难、勇往直前的信心和底气,保持“风雨不动安如山”的战略定力,扎扎实实、踏踏实实稳预期畅循环扩需求,把扩大消费同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结合起来,就能持续释放消费潜力,为经济增长提供持久动力。(徐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