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要闻 > 正文

勇担文化使命 奏响奋进强音

2024-01-31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杨庆宇
2024-01-31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本报记者 刘玉慧 朱睿

在奔流不息的历史长河中,思想与真理,如盏盏明灯、簇簇烈焰,汇聚成照耀民族前行的璀璨光芒。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也是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的一年。

时间的齿轮回拨,新时代的如椽巨笔写就徐州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铿锵足印——一场场理论宣讲,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一篇篇精品力作,让主流思想舆论持续壮大;一项项务实之举,让文明风尚激荡城市活力……

伟大思想引领伟大征程,使命光荣,步履坚毅。

这一年,从理论武装到舆论宣传,从精神文明建设到文化阵地建设,在奋发进取、破浪前行的浓厚氛围中,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亮点纷呈、精彩连连。

这一年,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相继召开,习近平文化思想正式提出,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灯塔引航,破浪笃行。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全国和全省、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部署要求,以过硬担当扛起使命任务,奋力推动各项工作提质增效、出新出彩,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徐州新实践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主流思想舆论支撑。

举思想之旗,理论武装更加走心

“要深刻理解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意义、突出特点、实践要求,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同落实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融会贯通、一体落实。”

全国、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召开后,徐州闻令而动。2023年12月19日,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召开,对学深悟透习近平文化思想、更好展现新气象新作为提出明确要求。同时,在省内率先制定出台《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市建设行动方案》,“7大行动、28个子项目、121项重点任务”全面启动实施。

思想如炬,引领航向。过去一年,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始终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结合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持续强化理论学习、宣传普及、研究阐释,有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理论学习入脑入心、见行见效。

围绕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聚焦落实“四个走在前”“四个新”重大任务,市委中心组分专题多次集中学习研讨,市委常委带头重走总书记视察线路、重温总书记重要指示,在深学细悟基础上扎实开展专题调研,研究制定高质量发展11项重大行动方案。

理论宣讲深入透彻、生动鲜活。

走进淮塔深刻领悟淮海战役革命精神,来到好人园沉浸式感受好人文化,进入园博园探寻园林绿色背后的“密码”……20集全媒体理论宣传节目《行走的冬训课堂》,以深入浅出的理论阐释、生动鲜活的理论故事和立体沉浸的视听效果,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浏览量超500万,荣获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奖。

理论不是沉闷的“大道理”,宣讲也不是枯燥的“走过场”。我市深入实施“理响彭城”理论宣讲行动计划,组织党员干部、专家学者、“百姓名嘴”等广泛开展“贯彻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基层宣传宣讲活动6.9万余场。

“学思践悟新思想 砥砺奋进新征程”风采展示大赛、“学习新思想 奋进新征程”2023徐州“学习达人”挑战赛、“强国好声音”进基层……形式多样、富有特色的宣讲活动,在全市掀起了理论学习的热潮,广大干部群众的信仰、信念、信心更加坚定。

研究阐释深入推进、成果显著。

高质量推进彭城智库品牌建设,成功承办江苏省社科界第十六届学术大会苏北区域专场暨徐州市第二届社科基金项目成果推介交流会,组织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等专项课题研究,“四位一体”课题立项654项,《徐州日报》“学习周刊”“思想周刊”刊发理论研究文章25期,一批理论成果在省级以上权威媒体刊发。

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

纵览彭城大地,在一次次学习研讨、一场场精彩宣讲、一篇篇理论文章中,思想旗帜高高飘扬,真理之光照亮征程,全市广大干部群众正一步一个脚印,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徐州新实践的壮美篇章。

汇奋进之力,徐州声音更加响亮

山雄有脊,房固因梁,思想伟力激荡彭城大地,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

过去一年,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锐意进取、担当有为,以有温度、有筋骨、有力量的精品佳作,持续讲好高质量发展的“徐州故事”,广泛汇聚社会各界的共识与信心。

主题宣传澎湃有力——

组织“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办好“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 走在前列”等系列专栏,推出“中国式现代化徐州新实践 来自党报调研点的报道”“四敢擂台赛”“进阶的徐州产业”“积水点治理在行动”等系列报道……

与时代同频,与发展共振。一个个精心策划的专栏专题、一组组精准聚焦的成就报道,记录着徐州高质量发展的坚定步伐,展现着全市广大干群砥砺奋进的昂扬风貌,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徐州新实践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

媒体融合纵深推进——

2023年,我市深入实施市级媒体“报纸+”“广电+”战略,建成市级报社“智媒管理中心”和广电全媒体工作平台,实现各类报道“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多渠道传播”,全媒体平台用户数量突破3000万,全年累计推出10万+稿件251篇、100万+稿件38篇。高规格承办2023中国报业媒体技术创新发展大会暨“百家媒体看徐州”采风活动,全国各级媒体的近200名代表共话媒体发展,感受徐州魅力。县级融媒体中心的融合传播和运营效能持续提升,邳州、新沂融媒体中心获评全省优秀案例。

对外传播创新有为——

2023年9月21日至22日,“Go Jiangsu—汉风徐州”美好江苏海外社交媒体外籍粉丝线下行活动举行,来自俄罗斯、法国、加纳等11个国家的外籍友人实地感受徐州汉文化的古韵风采。

“我对汉朝一直充满了好奇,这次来汉文化的发源地徐州,就像是久别重逢。”在徐州博物馆,一件件精美文物全面展示徐州丰富璀璨的历史文化和厚重的地域文明,让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付语嫣惊叹不已。

从精心承办“Show Jiangsu”外媒采风活动、“Go Jiangsu”海外社交媒体粉丝线下行等外宣活动,到我市汉代文物精品赴匈牙利等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巡展,再到开通运营“Hi XuZhou”外宣账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徐州、走进徐州,用正能量汇聚“大流量”,徐州声音在海内外传播得更远、更广、更深入。

树文明之风,向善氛围更加浓厚

夜幕降临,位于拔剑泉边的汉王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灯却依旧亮着。理论宣教室里,电影《奔跑的少年》正在放映;二楼读书吧内,大人孩子聚精会神,静坐品读;舞蹈房内,居民起舞轻唱,乐声悠悠。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一年来,从志愿服务到文艺演出,从文化体验到体育健身,我市因地制宜推行新时代文明实践“夜模式”,累计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类文明实践活动1万余场次,为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退休交警陈孟军十几年如一日护送孩子安全进校门,公交车司机刘明危急关头挺身而出,七旬老人纪厚军为革命烈士义务守墓38年……学有榜样,行有示范。在徐州这片热土上,一批又一批身边好人不断涌现,汇聚成闪耀星空的道德之光。

信仰铸就了一座座灯塔,汇聚起这座城市的精神文明之光,点亮了满怀豪情的奋斗之路。一年来,从制定实施《徐州市建设精神文明高地三年行动方案》,到创新实施“崇德尚礼 文明十在”市民素养提升工程,从举办徐州“好人园”第十批塑像入园仪式、“徐州好人榜”集中发布仪式等主题活动,到承办新时代江苏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事迹巡演,我市扎实推进公民道德建设,新当选“中国好人”3人、“江苏好人”18人(组)、江苏“最美人物”2人、“新时代江苏好少年”4人,各类先进典型累计上榜人数位居全省前列。

2023年1月,“人民的胜利”淮海战役纪念馆革命文物全国巡展在京启动,257件/套藏品全面展示淮海战役胜利进程、革命前辈丰功伟绩和人民支前宏伟画卷。

红色徐州,薪火相传。一年来,我市充分挖掘红色资源“富矿”,广泛开展9大类103项“强国复兴有我”群众性主题宣教活动,常态化举办纪念淮海战役胜利74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8周年等重大活动,深入实施传承弘扬王杰精神“五个一”和淮海战役等革命精神“三进”教育工程,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厚植精神沃土,涵养文明底蕴。当下,向上向善的力量正不断汇聚,激励着徐州人民开拓进取,砥砺前行。

铸城市魂脉,文化发展活力迸发

经济是城市的体格,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打造文化强市,寻的是千年文脉,筑的是人文精神,树的是时代新风!

2023年9月23日,第二届汉文化论坛开幕,百余位文化理论研究名家、知名科研机构及院校学者、文旅领域领军人才等嘉宾齐聚徐州,共话文化传承发展。期间,2023 中国(徐州)汉文化旅游节同步启动。高端的学术思想盛会与接地气的群众文化盛宴融合共促,为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凝聚力、影响力和创造力发出徐州声音。

徐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传承文脉,就是守住城市的“根”与“魂”。2023年,我市持续抓好历史文脉挖掘保护传承工作,城市历史文脉“彭城七里”项目加快推进,编撰出版《江苏地方文化史·徐州卷》,高质量抓好大运河文化带建设,41项年度重点项目加速推进。

文艺是精神食粮,精品是繁荣标尺。建成全国首家“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阅读与演习馆”,苏北首个“中国文学之乡”落户沛县,水上实景演出《彭城风华》、图书《大河》、电影《马庄村》等力作不断涌现,梆子戏《人民的守护》入选江苏优秀文艺成果奖……徐州深入推进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文化园地百花齐放、硕果累累。

让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始终是文化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市大力实施“舞动汉风”文化惠民工程,创新举办“文化进万家 ‘艺’起过大年”——春节百场文化惠民活动,深入开展“文化进万家”“千场文化进农村”“文化惠民乐万家”“优秀剧目巡演”等文化惠民活动3000余场次,发放文化惠民优惠票和公益免费观影票3.8万张,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增强。

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我市实施文化产业竞争力提升行动,组织实施年度重点文化产业项目55个,方特乐园、云龙湖水上夜游、云东文化街区等项目先后竣工运营,户部山—回龙窝文化街区入选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2023年全市旅游收入实现较快增长,同比增长123.3%,较2019年增长13.87%。

根植文化沃土,厚积文化之势,徐州大力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强市建设蹄疾步稳。

脚下,是欣欣向荣的土地;前方,是大道如砥的征程。今天的徐州,风正好扬帆,奋楫恰当时。

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提出,要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打响徐州文化特色品牌,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品质,着力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展现徐州新作为。

站在新起点上,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踔厉奋发、矢志前行,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市建设,不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