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汪:『小草莓』种出『科技感』
本报记者 李权 张雷
1月12日,记者驱车从252省道进入农谷大道向东,来到贾汪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入眼处,尽是一片片望不到边的草莓大棚。“咱这的草莓,‘吃’的是基质粮,‘喝’的是‘生态水’,‘睡’的是高架床,‘住’的是智能房。”在贾汪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设施草莓采摘示范基地里,该园区农技中心主任李朋飞骄傲地介绍,“我们建立了现代化的种植大棚,采用了先进的高架基质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以物理、生物防治为主,设立水源净化浇灌系统。同时,我们还拥有先进的草莓培育实验室,通过草莓种苗脱毒与草莓三级育苗体系,把科技送到田间地头,让老百姓种上了无病害、种性纯、产量高的‘科技苗’。”
种植户郑计廷经过多年摸索和打拼,如今成了当地有名的草莓种植能手和种植大户。通过土地流转,他种植了7个大棚,全部为早熟品种宁玉。“目前,一个大棚一天下果量为40斤,每斤至少卖到10块钱。”郑计廷告诉记者,现在村里的土地可以说是“寸土寸金”,由于种植户都想扩大种植,当地土地流转的承包价也水涨船高,每亩最少也得1200元,还供不应求。
随着草莓全面上市,位于郑庄村东头的草莓交易市场,迎来最为繁忙的时段。“一大早把散货收购回来后,由工人对草莓进行分拣,按照客户的要求分类包装,往各地发货。”交易市场收购点老板杨萍称,高峰期需要100余人分拣草莓,每人每天工资100多元,包装工每人每天300多元,大都是附近的村民。
草莓早熟抢占市场,科技支撑必不可少。园区与吉林省蛟河市草莓研究所合作,在这里成立龙德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通过草莓新品种的引进、选育以及专业化脱毒组培和高效栽培技术的研究,将章姬、隋珠等多个早熟草莓脱毒种苗推荐给周边种植户。
“公司集品种选育、脱毒苗培育、标准化生产示范于一体。”龙德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刘立保说,未来将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在卖好苗的同时,为农民提供全程解决方案。
贾汪区近年来引进浙江新安化工集团,并与吉林省蛟河市草莓研究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每年共可培育约10万株脱毒原种苗、40万株原种苗和500万株草莓生产苗,满足园区和周边乡镇草莓苗的需求,带动草莓种植户增收致富。
为让草莓这一“甜蜜”的富民产业行稳致远,贾汪近年来还围绕产业结构调整,陆续实施了设施农业提档升级行动、提质增效计划,以南北长约27公里的农谷大道为中轴,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草莓标准种植、科技服务、冷链物流、精深加工、休闲采摘”等功能区,引导草莓产业向着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发展方向稳步推进,聚力打造草莓产业集群。自2007年引种草莓以来,贾汪区设施草莓已达2.43万亩,年均产量达6.56万吨,保鲜仓储容积为1万吨,精深加工并出口能力为1万吨,总产值1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