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要闻 > 正文

看!这些“徐州元素”写进省政府工作报告!

2024-01-24  来源:徐州发布  编辑:杨磊
2024-01-24  徐州发布

1月23日   

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在南京举行

与会代表听取了省政府工作报告

在省政府工作报告中

闪耀着众多的“徐州元素”

展现徐州发展成果

令人鼓舞振奋!

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


京沪高速公路新沂至江都段“四改八”改扩建工程建成通车。

京沪高速公路新沂至江都段是国家高速公路北京至上海的重要路段,也是我省高速公路网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和区域路网中居重要地位。


作为纵贯苏北、苏中、苏南,连接南北交通的繁忙大通道,京沪高速公路新沂至江都段于2000年建成,原为双向四车道。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这条道路的交通量常年处于饱和状态。

为了提升道路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2020年3月,该路段实施全线双向扩容升级改造。扩建工程北起苏鲁省界,南接五峰山长江大桥,纵贯徐州、宿迁、淮安、扬州4市10县(市、区),全长约259.5公里,设计速度120公里/小时,按双向八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实施,是我省有史以来实施里程最长的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概算总投资约312.6亿元。全线设互通立交25处、服务区6处

2023年6月20日,京沪高速公路新沂至江都段改造完成,正式通车。作为京沪高速公路新沂至江都段的重要节点,新沂市交通区位显要。京沪高速公路新沂至江都段的改造完成,也使得新沂乃至徐州区域交通枢纽地位更加凸显。


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

加快建设云龙湖实验室。

云龙湖实验室就是位于徐州卧牛山“洞”中的深地科学与工程云龙湖实验室(简称“云龙湖实验室”)。2021年10月22日,徐州市政府依托中国矿业大学,联合头部企业在徐州成立该实验室

云龙湖实验室瞄准国家实验室建设标准和国际一流水平,面向深地领域的世界科技前沿、国家重大需求和经济主战场,是徐州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抢抓深地领域国家科技战略、依托中国矿业大学等优势平台成立的重要科技创新平台,也是徐州市与中国矿业大学双方深化校地合作的重大成果。


云龙湖实验室是国家唯一一个深部地下工程领域的实验室,在钱七虎、谢和平等院士领衔下,实验室向地球深部进军,克服了一个又一个世界难题。

云龙湖实验室预期将建成多形态、全空间、多功能的国际一流实验室,集“前沿科学研究、交叉联合研究、学术交流、山体+深井地下原位试验基地、产业孵化园区”于一体,包括“1总部+3国重+2基地+1园区”。在江苏省及徐州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云龙湖实验室在高端人才引进、重大科研平台建设及深地空间探测与开发技术成果上取得显著进展,获批2022年、2023年省重大项目及省重大科技设施项目等,正在朝着深地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主力军奋斗。


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

加强环太湖、南京、徐州“三大科创圈”建设。

近年来,我市一直着力加快建设“徐州科创圈”,打造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 国内首颗矿用遥感卫星“矿大南湖号”发射升空;

  • 深地科学与工程云龙湖实验室获批2023年省重大项目及省重大科技设施项目;

  • 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全面展开;

  • 徐州市人民政府与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2023年,徐州在重大科技战略、科创平台建设、科技创新生态优化等方面同向发力,加快建设“徐州科创圈”,打造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努力让科技创新“关键变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为加快打造徐州科创圈,徐州将——

  • 持续深化淮海经济区10个城市科创共同体建设,

  • 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 合力打造产业技术研究院,

  • 建成淮海经济区技术交易线上线下平台和科技专家智库,

  • 域内科创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

  • 基本形成开放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淮海经济区科创高地。


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

深化“1+3”重点功能区建设,积极打造南京都市圈、淮海经济区、苏锡常都市圈,深入推动宁镇扬一体化发展。

作为全省“1+3”重点功能区战略的独立板块,近年来,徐州围绕高质量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积极融入国家区域重大战略,不断做强经济综合实力、提升城市发展能级,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强劲支点。


打造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引领区域协同发展,离不开做强经济综合实力、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徐州锚定跻身万亿元级GDP城市行列目标,高质量建设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做大做强“343”创新产业集群,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作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徐州把加快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区域科创中心作为提升辐射力的重大举措,坚持人才、教育、科技一体化推进,着力建设现代化可持续发展创新名城,全力以赴巩固提升区域教育中心地位,以科技教育文化软实力提升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力。


作为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徐州持续构建内畅外联互通的综合立体交通体系,不断提升区域中心城市的承载力和吸引力。同时,着力提升商圈功能,积极激发消费活力、推进消费升级,全力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区域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教育文化中心、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双向开放高地……在区域协同发展的“棋盘”上,徐州的加速崛起对促进江苏区域协调发展、推动淮海经济区高质量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

加快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作为全国、全省首个发布新型能源体系规划的城市,徐州正在面向未来规划建设打造新型能源体系样板。


上月8日,江苏省新型能源体系示范启动暨徐州市绿色低碳能源产业发展推进大会在我市举行。会上,省发改委发布《徐州市新型能源体系中长期发展规划(2023-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江苏省新型能源体系示范正式启动。42个涵盖综合能源战略合作、电源类、电网类、负荷类、新能源应用类等类别的重点合作项目现场签约。

据了解,这一《规划》是全国首个设区市新型能源体系发展规划,阐明了徐州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的战略定位、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统筹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人口分布等各类因素,提出“一核三区三带”总体布局,明确重点推进“五大任务”,编排了总投资2939亿元的163个能源领域重大项目,有利于提升徐州作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能级及首位度,进一步推动徐州能源产业链供应链优化整合,促进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

当前新型能源产业迎来巨大风口,氢能、储能等万亿赛道蓄势待发,超级蓝海市场潜力不可估量。徐州市把绿色低碳能源产业作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支点,以新型能源体系中长期发展规划为引领,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示范城市,在服务国家能源战略中贡献更大“徐州力量”。


新的号角已然吹响

新的征程就在前


新的一年

围绕畅通徐州高速的“大动脉”

加快建设云龙湖实验室

加强“徐州科创圈”建设

积极打造淮海经济区都市圈

加快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等方面工作内容

徐州将

高质量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

全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徐州新实践行稳致远

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徐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