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彭城e评 > 正文

中国制造砥砺前行 连续14年全球第一

2024-01-23  来源:中国徐州网  编辑:李璐
2024-01-23  中国徐州网

记者日前从工业和信息化部获悉:2023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6%,较2022年提升1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0%,我国制造业总体规模连续14年保持全球第一。(1月22日人民网) 

中国制造,砥砺前行。2023年,全球经济复苏缓慢,一些国家推行所谓“脱钩断链”“去风险”等措施,给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带来更多不确定性。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多重因素挑战,中国制造稳步向前,2023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6%,比2022年提升1个百分点;钢铁、石化等传统行业复苏加快,电子行业走出低谷,汽车生产更是实现两位数增长;“新三样”出口额首次破万亿元,造船市场份额连续14年位居世界第一;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27%,不断扎稳经济发展的根基……制造业努力向上,走得坚实有力。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是国民经济的 “压舱石”和“稳定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制造业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重点领域创新取得新突破,产业结构优化迈出新步伐,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产业链更加完整,产业整体实力、质量效益以及创新力、竞争力、抗风险能力显著提升,迎来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历史性跨越。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完成商业首航;国产C919大型客机开启京沪航线定期商业航班飞行任务;中国轻轨列车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投入商业运营;中企卷曲屏激光电视在欧洲销售额逆势上涨……从驰骋陆地的列车到巡游大海的巨轮再到翱翔蓝天的客机,中国制造在持续技术创新中不断实现品牌崛起。

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制造业做大做强是中国完成工业化进程的必由之路。中国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从大企业到“小巨人”,一个个深耕实业的经营主体,成千上万名科研人员、产业工人,是中国制造的底气;完整的工业体系、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不断提升的创新能力,是中国制造的魅力。当前,我国制造业正处于结构调整、提质增效的关键时期,也处于由大变强、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看趋势,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形成历史性交汇;看短板,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中国制造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的差距还比较明显。完成中国制造由大变强的战略任务,必须继续推动制造业高端化迈进、智能化升级、绿色化转型,不断提高制造业的发展活力、国际竞争力,努力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的目标。

爬坡过坎殊不易,奋力登攀勇向前。历史与实践表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强盛的国家和民族。2023年末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加强质量支撑和标准引领,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步伐,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必能为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下坚实基础,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徐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