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徐州市第十六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二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摘要)
一、总体情况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十六届市政协及其常委会在中共徐州市委的坚强领导和市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强烈的使命担当,积极运用提案形式广集良策、凝聚共识、助推发展。一年来,共提交提案663件,经审查立案590件,立案率88.99%;立案提案中,集体提案148件,委员个人和联名提案442件。交由92家单位办理,所有提案已全部办结。提案中的许多意见建议得到采纳或正在逐步落实,提案质量和办理质量显著提升,为助推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聚焦经济增长大事献良策,助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围绕壮大枢纽经济、数实融合发展等提出提案97件。关于发挥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助推徐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由市委书记宋乐伟领衔督办,相关部门深入研究谋划,出台《徐州市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行动方案》。关于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区域数字经济发展高地的提案,由市长王剑锋领衔督办,承办单位协同推进。关于加快推进地区金融产业发展、助力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建设的提案,有关部门联合成立工作专班,强化淮海经济区金融服务中心功能建设。针对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提案中提出的引进重大项目、发展总部经济等建议,相关部门深入开展产业链招商,促进了一个个优质项目成功签约、一批批重大项目落地生金。
(二)瞄准科技创新难事汇众智,助力打造高能级城市。围绕建强科技创新载体、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等提出提案60件。关于高水平建设云龙湖实验室、打造科技创新驱动新引擎的提案,由市政协主席会议督办。关于以“智改数转”促进产业升级、赋能我市产业数字化发展的提案,相关部门认真办理,推进“智改数转”各项重点工作高效开展。关于加强高层次人才培育引进、高质量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提案,有关部门在制定“彭城英才计划20条”时予以充分吸纳。针对提升徐州“中国工程机械之都”国际影响力、推进工程机械和智能化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等提案中提出的突破关键共性技术、优化产业布局相关建议,承办单位围绕重点产业积极强链延链补链。
(三)着眼文化繁荣要事建诤言,助力实现高水平文明。围绕汉文化传承保护、丰富公共文化供给等提出提案75件。关于弘扬红色文化、赋能文旅融合发展等提案,有关部门积极整合红色资源,打造全国首家省级红色宣传教育平台“淮海e站”,推动我市红色文旅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关于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徐州段持续发展等提案,相关部门科学编制规划,扎实推进重大项目,助力大运河文化带徐州段建设取得新成效。关于打造纵贯城市南北历史文化轴、提升文化影响力等提案,承办单位坚持聚焦重点,加快彭城七里城市更新项目建设进度。针对高质量发展徐州旅游产业提案中提出的盘活现有文旅资源、数字赋能旅游业发展等建议,承办单位认真办理, “快哉徐州”城市文旅品牌更加响亮。
(四)紧盯社会建设急事聚共识,助力推进高效能治理。围绕特殊群体关爱帮助、重点领域风险防范等提出提案92件。有关部门持续深化重点青少年群体法治宣传教育、心理健康关爱和预防矫治犯罪等工作,有力保护了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相关单位联合推进专项排查整治,规范公益性公墓建设和管理,推动相关问题有效解决。针对加强城市道路窨井盖治理提案中提出的提高施工工艺水平、加强施工管理验收等建议,承办单位统筹推进新、改、扩建道路窨井盖建设,助力我市窨井设施建设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五)关注乡村振兴好事出实招,助力展现高颜值画卷。围绕壮大农业产业、建设美丽乡村等提出提案81件。关于推进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提案,承办单位认真办理,推动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关于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聚力推进粮食生产高质量发展的提案,有关部门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助力我市粮食产量稳居全省前列。关于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保护居民饮用水安全等提案,相关单位强化农业资源生态环境监测,开展污染全链条综合防治,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取得积极成效。针对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促进本地农产品企业发展等提案中提出的强化奖补政策支持、提升产品品质相关建议,有关部门不断加强农产品质量管理,持续优化品牌建设环境,推动我市特色农产品品牌知名度进一步提升。
(六)心系民生福祉实事倾真情,助力创造高品质生活。围绕促进就业增收、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等提出提案132件。关于加快推进易涝积水点治理、优化主城区防洪排涝功能等提案,连续两年持续跟踪督办,有关部门加快推进积水点综合治理,赢得市民广泛称赞。关于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共同体、推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提案,相关单位深入实施好课堂、好老师、好爸妈、好学子“彭城四好”工程,助推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关于加强大学生招引力度、提高就业质量等提案,承办单位认真研究办理,开展就业促进“十大行动”,推动我市就业创业工作不断提质增效。针对加强医联体建设、推进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协同发展等提案中提出的深化体制改革、实现资源共享等建议,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在出台加快区域性专科联盟建设工作意见时予以充分吸收。
二、主要做法
一年来,市政协及其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特别是关于提案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把牢人民政协性质定位,把握专门协商机构特点规律,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提高质量、讲求实效”的提案工作方针,注重全链条整体推进,强化多方位协同联动,提案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实现了创新发展。
(一)加强领导、统筹协调,提案工作合力有效凝聚。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提案工作,市委常委会会议研究确定重点提案督办方案,市委深改委会议专题研究包括提案工作在内的《政协协商成果采纳落实反馈实施办法》。市党政主要领导率先垂范支持政协履行职能,带头参与提案办理协商,推动了提案工作走深走实。市政府把政协提案工作摆在加强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位置,不断加大督查督办力度,促进了提案及时有效办理。市政协把提案工作作为全局性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将重点提案督办纳入年度协商计划,推动了提案工作质效双提升。承办单位认真落实提案办理工作制度要求,形成了政协提案精准建言、职能部门务实办理,分级负责、齐抓共管的“一盘棋”工作格局。
(二)聚焦中心、精准履职,提案建言质量不断提高。拓宽渠道精准选题。市委办、市政府办、市政协办定期联合会商,讨论确定提案选题参考方向;扎实开展提案线索“双征集”;结合党派团体特色和界别专长拟定选题,进行“订单式”约稿。提前谋划协商培育。前移提案培育关口,扎实组织“政协提案调研月”活动,为提交高质量提案打下了坚实基础。严格审查务实建言。严把提案选题政治关、政策关、文字关,形成了一批选题准、情况明、建议实的高质量、高水准提案。市政协十六届二次会议培育的200余条提案选题,全部转化为高质量提案,集体提案占比创历史新高;市党政领导领衔督办的重点提案中,85%以上由超前培育的重点提案转化形成,提案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
(三)发挥优势、深度协商,提案办理成效持续增强。突出重点督办协商。在全省设区市中率先实现党委、政府、政协领导全员领衔督办重点提案。去年,市领导围绕发挥综合交通枢纽功能、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等19件重点提案进行督办协商。注重集中办理协商。深化提案办前、办中、办后全过程协商,达到了以协商增共识、谋对策、促团结的目的。总体来看,市政协十六届二次会议交办的1397件次提案,办理协商力度加大、密度增强,面商率、满意率、采纳率较往年均有大幅提升。拓展提案监督协商。将提案督办与民主监督相衔接,评价提案办理质量与评议监督部门工作开展情况相结合,有效发挥了提案监督作用。去年,市政协主席会议围绕深地科学与工程云龙湖实验室建设,开展重点提案督办和专题民主监督,形成的民主监督情况报告得到市委主要领导批示。加强跟踪督办协商。针对需要长期推进的提案,通过带案调研视察、办理“回头看”等方式持续跟踪问效。
(四)创新创优、彰显特色,提案工作水平全面提升。主动适应新时代对政协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积极创新思路举措,不断提升提案工作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水平。品牌创建日益深化。着眼提案征集、提交、立案、办理、督办、评价、运用“七个环节”,打造联合审查、联合交办、联合督办、联合评价、联合表扬“五个联合”提案工作品牌。制度机制更加完善。健全征题、选题、育题、审题、定题等提案培育“五个工作链条”,修订重点提案遴选和督办办法,建立政协提案与检察建议衔接转化机制,细化提案工作质量评价细则,提案工作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正向激励以点带面。精心评选提案工作先进,激发提办双方积极性,科学开展提案工作评价,综合确定结果档次,树立了鲜明的提案工作导向。舆论宣传多向发力。注重讲好提案故事,在《人民政协报》《新华日报》《江苏政协》杂志等省级以上媒体平台刊发多篇稿件,在《徐州日报》整版刊登党派团体提交提案情况,宣传工作成效和创新做法,推进提案工作社会知晓度和美誉度实现新提升。
三、2024年工作安排
新的一年,提案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决策部署,通过提案深入协商议政、积极出谋划策、广泛凝聚共识,更好推动提案工作再上新台阶、再创新局面。
(一)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筑得更牢。强化党对提案工作的领导。准确把握新时代提案工作发展思路和总体要求,切实把中共中央决策和省委、市委部署要求以及市政协党组安排贯彻落实到提案工作全过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牢牢把握提案工作全局性定位,从严把好提案政治关口,确保政协提案工作与党委政府政治同心、目标同向、行动同步、事业同行。紧抓履职尽责的重心。全面把握“四个走在前”“四个新”重大任务,持续聚焦“三中心一枢纽一高地”建设等重点工作,找准提案工作与党政所需、群众所盼的切入点和结合点,不断提升提案工作服务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贡献率。
(二)始终坚持多措并举,在协商成果转化落实上做得更好。夯实提案质量基础。进一步畅通知情明政渠道,统筹协调提案选题,筑牢协商成果转化的根基。拓展办理协商方式。进一步推进提案办理协商与市政协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主席会议以及专门委员会对口协商、调研视察等工作的有机结合,不断丰富协商形式,构建提案办理协商新格局。促进协商成果落地。进一步增强党政领导全员领衔督办重点提案的示范引领作用,创新通过提案办理“回头看”进行民主监督的方式方法,围绕重要民主监督性提案办理落实情况等开展政情通报,推动协商成果真正转化落地。
(三)始终坚持系统观念,在“三化”功能建设上抓得更细。持续加强制度化建设。主动跟进全国政协、省政协制度机制制定修订情况,紧密结合市情与自身工作实际,抓好贯彻落实和调整完善。持续加强规范化运行。明确提案质量要求,细化提案立案标准,对提案办理协商时机、方式等进行规范,推动协商有序有效开展。持续加强程序化管理。认真贯彻落实《政协协商成果采纳落实反馈实施办法》,升级提案系统,推动提案工作质量效率不断提高。
(四)始终坚持团结联合,在广泛凝聚共识力量上走得更深。加强党派团体提案工作。继续开展走访党派团体活动,在服务党派团体运用提案凝心聚力、服务大局上发挥更大作用。加大界别提案工作力度。依托“双周联系委员日”、委员“连心汇”等平台载体,更加灵活、更为经常地开展界别提案征集、办理协商。提升提案工作“双向发力”成效。注重做好思想引领、反映意见、凝聚共识、促进团结的工作,通过提案更好推动政协制度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