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布局 提升培训质量
本报记者 郑玉倩
上月28日,市委党校在徐州报业传媒大厦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坚守党校初心 全面提升干部教育培训质效”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今年以来,市委党校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暨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教学的主题主线,坚守“为党育才”初心,不断优化教学布局,提升培训质量,充分发挥了干部教育培训主阵地作用。
突出主业主课,优化教学布局
通过优化教学布局、夯实教学内容,进一步在做好新时代传道、授业、解惑工作上下功夫。
抓深理论教育,理论教育更加系统深入。形成“总论—分论—特色”课程体系基本框架,引导学员全面系统深入学习,以理论上的清醒筑牢政治上的坚定,以思想自觉引领行动自觉。已形成涵盖80余门课程的新思想课程体系,并不断更新完善。
抓牢党性教育,党性教育更加触及灵魂。深入开展理想信念、党的宗旨、“四史”、革命传统、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党风廉政等教育,把党章和党规党纪学习教育作为党性教育的重要内容,引导和推动学员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
抓实能力培训,能力培训更加精准高效。聚焦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能力培训,紧密结合徐州实际,科学设置专业课程。将高质量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案例变成干部教育培训的案例,“全市干部教育培训高质量发展十佳案例”已全部进入主体班,着力提升教学实效。
聚焦中心任务,精准开展培训
聚焦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徐州新实践的美好图景,以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为目标,找准党校工作的结合点、切入点、着力点,将“四个走在前”“四个新”的重大任务要求融入干部培训。
突出地方实践,坚持干而论道。常态化推进领导干部上讲台,形成了“教干部、干部教”的良性循环。2023年主体班共邀请十余家部门的23位领导为学员授课,领导干部讲课总课时占主体班次总课时的20%以上。持续开展“现场观摩+书记论坛”教学活动,组织学员实地观摩当地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样板、听取县(市)区主要领导的专题报告。
紧贴学员需求,回应教学关切。根据各班次各行业特点,差异化构建课程体系,不断改进课堂讲授方法,采用“课堂教学+现场教学”“线上+线下”“走出去+请进来”等教学模式,提高互动式教学比例。结合学员实际,坚持问题导向,大兴调查研究。发挥学员能动性,开展学员论坛、读书活动、“两带来”问题研讨交流等,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注重因地制宜,做强培训品牌。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对徐州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开发课题,从发展实体经济到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再到乡村振兴,持续打造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践价值的地方特色课程体系。紧紧抓住市外培训班来徐开展培训的契机,将徐州“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鲜活经验、生动案例向参训学员作全面展示。2023年,共举办主体班次和各类委托培训班180余个,培训轮训学员17000余人。
坚持从严治校,提升培训质量
市委党校严控课程开发,提高教学质量。紧跟党的创新理论的步伐和经济社会发展实践要求,及时更新《新专题申报指南》,实行“三审两讲”新专题开发流程,每年召开春秋学期两次新专题试讲,经校学术委员会评审通过的新专题才能进入主体班课堂。开展跟班听课,帮助教师发现、解决授课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优化课程设置,推行课程全流程管理办法,使培训起到实效。
坚持人才强校,打造精品课程。深入推进“蓝青工程”,以务实举措培养青年教师。选派骨干教师参加中央党校、省委党校专题培训,举办全市党校系统第四期“教研能力提升”教研骨干研修班、教学技能竞赛暨第五届精品课评选活动,以评促选、以评促改、以评促培。邀请省内外获得全国全省党校系统精品课的知名专家进行教学示范,多方合力打磨精品课程。
坚持从严管理,狠抓教风学风。坚持把最严格的标准贯穿教学管理全过程,健全课程择优和淘汰机制,对年度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分析,不断推进教学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加强和改进学员管理,让学员一进党校就感受到学习之风、朴素之风、清朗之风。
下一步,市委党校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密联系徐州实际,统筹抓好理论教育、党性教育和专业化能力培训,充分发挥干部教育培训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在为中国式现代化徐州新实践培养造就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上积极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