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耕“书记项目” 助推基层党建
本报记者 朱二俊 通讯员 王晓茹 王迪
建立一站式项目审批办理服务、实施上百项民生改善工程、推出多个促就业举措……12月23日,在徐州经开区金龙湖书院,一场年终基层党建“书记项目”同台比拼精彩上演,镇街、村社、机关、国企、教育等领域的26个基层党组织交出了扎实成效的答卷,赢得现场专家评委的认可和赞赏。
自“1+6”党建强基赋能提升工程实施以来,徐州经开区把“书记项目”作为夯实基层党建基础的有力抓手,一体化推动各领域党组织书记通过项目化形式解决一批基层党建工作短板弱项,回应群众关切、企业诉求,实现以小切口引领大发展,为徐州经开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精准选题,为项目把脉定向
今年以来,徐州经开区牢牢把握主题教育总要求,立足实际发展,紧盯发展重点难点问题,扎实推进、统筹基层党建“书记项目”的科学化、精准化、规范化,以全流程制度闭环赋能,以实际成果检验,切实推动基层党建提质增效。
把精准化选题立项作为“先手棋”。围绕“抓什么”,徐州经开区组织人事部指导各基层党组织书记立足工作实际,坚持问题导向,积极鼓励各单位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聚焦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弱项、精准靶向发力,做到吃透典型、找准原因、科学解决,将问题变课题,课题变项目。各领域党组织书记谋划、部署、推进,紧扣党建引领民生、党建赋能产业、党组织队伍管理等方面确定项目专题,各领域党(工)委逐一过堂、从严把关,以立项听证制保障申报项目精准科学有效,切中问题要害。
紧盯进展,压实责任担当
今年年中,在金山桥街道基层党建书记项目中期路演活动中,6位社区党组织书记同台竞技,围绕社会治理、服务开展、党建效果等方面,讲述了一个个精彩案例、一项项务实举措,让“书记项目”落实落地、见行见效有了如期完成的底气,这是徐州经开区严格对标对表抓好谋划、挂图作战,开展“书记项目”的生动缩影。
今年以来,围绕“怎么干”,徐州经开区组织人事部督促各级党组织实施计划方案,明确项目推进计划,高效推动项目实施,先后举行年中推进会、“书记项目”年中展播等活动,对“书记项目”定期调度、跟踪督查,建立起全程跟踪机制,同时对项目进展、成果进行测评指导,切实保障“书记项目”不跑“马拉松”、不搞“突击战”,以稳健节奏确保高质量推进项目落地。
以效为先,激发治理动能
在大庙街道侯集村,“智能+”方案实现了一“键”解决基层治理诸多难题。以楼栋为单位、多种场景为基础的智慧大屏,可控制小区全区域监控设备,随时掌握社区运转情况;一套“智能梯控”阻车报警器系统,应用于全小区88部电梯,从根本上杜绝电动车上楼现象;刷脸进门、安全可靠的智能门禁系统,让小区安全管理更有保障。
“以前小区安全管理措施不完备,自从建设起智能管理平台,安全变得可见可感,我们居民也更放心。”居民侯文亮感慨地说道。
这是徐州经开区基层党建“书记项目”取得的重要成效之一。今年以来,徐州经开区组织人事部不断压实工作职责,持续跟踪问效,对“书记项目”领办结果,以年终汇报、专家评审的形式进行评估验收,推行“1+1”汇报评审制度,即1个党(工)委+1个下辖党支部,将基层党建“书记项目”评审下沉至“最后一米”,实现镇街、村社、机关、国企、学校全覆盖,形成引领示范的良好氛围。同时,依托“先锋金龙湖”微信公众号开设基层党建“书记项目”专栏,持续刊发各领域党组织的好经验、好做法,营造了比学赶超的干事创业氛围。
揭榜领题,攻坚克难聚合力
徐州经开区组织人事部坚持边工作边复盘,利用基层党建述职评议会、基层党建工作务虚会等,聚焦关键领域、工作中的难点堵点、群众反映突出问题等方面,创新推出“书记项目”揭榜领题,围绕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组织力提升四个方面的课题清单,鼓励各基层党组织锚定清单,“量身定制”纾难解困方案,鼓励书记领航持续“解题”,努力破解发展中存在的难题,将“问题清单”转化为“成效清单”。
徐州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组织人事部部长王卫清表示:“群众满意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逐步形成 ‘书记项目’选题立项、年中跟进、年终评审、揭榜领题等制度闭环,让基层抓有方向、干有目标、做有动力,不断提升基层党建效能,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