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要闻 > 正文

坚决扛起“走在前、做示范”的责任使命

2023-12-28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杨庆宇
2023-12-28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徐报第一工作室

12月26日,中国共产党徐州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举行。全会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动员全市上下坚定自觉地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走在前列,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徐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千钧重担,不负厚望嘱托。我市广大经济界人士第一时间深入学习全会精神。大家一致表示,将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举措,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坚持敢为善为、务实落实,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全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徐州新实践行稳致远。

增强经济活力 助力高质量发展

“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目标明确,措施实在,充分体现了‘走在前、做示范’的内在要求,为动员全市上下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徐州新实践指明了方向。”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党委书记吕宣瑞说,“作为市场监管部门,我们将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会精神,重点抓好‘五个聚焦’:聚焦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激发经营主体活力;聚焦畅通双循环,深入推进公平竞争审查;聚焦两个强市建设,赋能助力现代产业体系;聚焦重点领域监管,坚决守牢安全底线;聚焦以学促干,锤炼过硬干部队伍。新的一年,全市市场监管部门将继续强化支持经营主体发展政策供给,持续优化放心消费环境,提振经营主体发展信心。同时,围绕‘343’创新产业集群,深入实施质量强市战略,加快建设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全方位推动产业链质量升级,赋能现代产业链补链强链,持续为经济回升向好赋能助力。”

新盛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向阳表示,作为全市城建排头兵,新盛集团将全面深入贯彻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城市更新、乡村振兴两大战略,统筹推进城建、水务环保、农粮三大产业,以大开发、大水务环保、大农粮、大物业、大资管、大安全“六大工程”为抓手,加快推动高品质住宅落地落位,打响新盛开发品牌;持续推进水务一体化,打造水务产业链,依托循环经济产业园和环保集团,做强做大环保板块。“下一步,新盛集团将市场化运营‘农香徐来’公用品牌,以维维股份成立30周年为契机,掀起二次创业热潮。通过和央企头部物业公司的合作,打造国有品质物业,力争用高质量转型成果助力‘强富美高’新徐州现代化建设,为服务全市人民品质生活作出更大贡献。”

构建现代服务业新体系 抢占未来产业发展新赛道

“全会为全市推动科技创新提出了新要求、指明了新路径。” 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鲍斌说,下一步将围绕全会精神,突出科技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不断扩大创新投入、优化创新机制,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全市科技系统将以“2+5+N”为工作主线,抢抓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徐州科创圈建设两大机遇,重点打造云龙湖实验室、高端工程机械及核心零部件创新中心、安全应急装备技术创新中心、细胞治疗药物产业创新中心、泛半导体材料创新中心五大科研中心,完善提升“N”类平台载体能级,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着力打通产教融合和成果转化通道,全力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江苏新蝶数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徐州最早一批本土软件服务商,为企业等数字化转型提供规划设计、开发实施、集成应用、诊断咨询、运行维护等服务。“我们将落实市委全会精神,继续加大创新、研发力度,与更多龙头企业合作打造数字样板,提炼出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应用场景方案,吸引更多产业人才,投身数字经济和现代化产业建设中。”江苏新蝶数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邢刚说。

“围绕我市新发展目标,充分发挥地方金融科创集团优势,在服务产业建设、实体经济、数字经济等方面勇挑大梁、多作贡献。”国盛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鹏表示,明年,国盛集团将进一步撬动和引导资金重点投向“343”创新产业集群,服务重大项目建设,助力“招商引资质效提升年”掀起项目招引新热潮;进一步践行普惠金融,提升金融服务“组合拳”赋能实体经济水平,有力破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助力本地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与此同时,进一步整合各类信息资源,优化完善“我的徐州”APP,以全面数字化引领经济社会转型升级,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插上信息化翅膀、增添强大新动能。

积极扩大有效需求 持续增强回升向好态势

今年,全市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全力以赴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其中双向开放水平持续提升。市商务局对外贸易处处长王嘉祺表示,展望2024年,将以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建设高水平双向开放高地为目标,提升区域中心城市资源要素集聚流动能力、配置增值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推动生产、流通、消费等各环节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发挥东西互济、内外联动的区位开放新优势,将徐州打造成为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链接点、江苏东西双向开放门户、区域开放崛起核心支点。

“具体来说,将全力打通对外开放通道、加快推动区域协同开放、持续优化全市开放布局。”王嘉祺说,一方面,通过“壮大外贸经营主体、开拓国际市场、高质量发展跨境电商、发展服务贸易、发展数字贸易、扩大进口规模”着力推动外贸扩量提质。另一方面,积极创新外资利用方式、搭建外资利用平台、整合利用外资资源和深度参与全球分工合作,推动双向投资再上规模。

“全会提出‘以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为引领激发消费潜能’,显示了市委市政府对消费工作的高度重视,为2024年度促消费工作指明了路径方向。”市商务局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处处长王永知说,将会同市相关部门协同推进,把握四季消费、节庆假日消费热点,着力打造消费促进新平台,持续开展多领域、多层次、多元化的“淮海新消费”品牌主题活动。继续鼓励支持重点大型商业综合体发展首店、首发新品,加快数字化、智慧化转型;鼓励各商贸企业特别是中心商圈企业引进首店名品,大力发展品牌店、特许经营、进口商品直销等新业态,提升区域品牌集聚度;重点研究在企业促消费活动、家电家居、汽车消费、首店首牌引进、新零售发展、餐饮业发展等方面给予经营主体资金等政策扶持,以优质供给升级创造消费需求,充分激发经营主体活力,不断扩大消费市场容量,持续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全会强调,要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以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为保障助力企业成长。市税务局纳税服务科科长韩莹表示,税收营商环境是全市营商环境的重要一环。徐州税务将持续推进“办税缴费便利化”改革,深入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春雨润苗”等专项行动,“通过创新推出系列有感、务实的利企便民服务举措,落准落稳即将实施的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为经营主体提供更加精细化、智能化、个性化税费服务,不断优化办税缴费体验,打造更优税收营商环境。”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我市广大经济界人士纷纷表示,牢牢把握坚持高质量发展这一新时代的硬道理,在推动全市经济“稳”与“进”的良性互动中,坚决扛起“走在前、做示范”的责任使命,“勇挑大梁、多作贡献”,共同把中国式现代化徐州新实践不断推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