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要闻 > 正文

用心办好惠民惠企实事

2023-12-21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杨庆宇
2023-12-21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本报记者 郑微 通讯员 李银锁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近年来,徐州市财政局加力提效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创新思路举措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引导撬动金融资本、产业资本投向我市“343”创新产业集群,用一项项惠民惠企实事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徐州新实践。

树立“三项”理念 厚植人民情怀

市财政局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为民办实事作为重要内容,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根本评价标准。

坚持系统性思维,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积极统筹国有资本收支、金融政策执行、政府投资基金支持等与企业和群众利益相关的主要问题,促进民生政策措施落实落地,真正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追求。

坚持研究型工作,树牢人民立场工作观。强化政策研究、信息收集、数据分析、总结归纳,紧紧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做好财政保障;发挥财政资金在促进产业发展、金融普惠、农业保险等方面的引领支撑作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精细化管理,履行人民至上实践观。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做好财政工作的具体思路,积极探索标准最佳、制度最优、效能最大的财政收支管控政策,着力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用心用情解决住房、医疗、养老、就业等民生保障难题,努力让人民群众幸福生活水平更高、成色更足。

深化“四资”管理 扛牢财政之责

市财政局牢记“以财辅政”职责使命,锚定共同富裕目标,深化统筹“资源、资产、资本、资金”等政府性资源,努力做大“蛋糕”,分好“蛋糕”。

加强政府性资源统筹管理,盘活资金资源壮大收入总盘。找准强化“四资”管理工作重点,深挖资源、资产、资本效益,盘活各类国有资金资源,持续强化土地资源配置、公共资源使用优化,加强存量资产、国有企业收支管理改革,实现各类资金资源集聚融合,为全市收入总盘注入新动能。

围绕政府性资源提质增效,切实发挥资源整合优化效能。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加大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解统筹力度,积极盘活各类财政性资金,推动闲置资金收回、间隙资金竞争性管理,推动目标重复政策整合优化,加快构建公开透明、高效合理的政府性资源管理、使用体系。

坚持政府性资源集约监管,着力增强公共财政保障能力。紧紧围绕强化政府性资源集约节约,出重拳、下实招加大监管力度,推动构建以党内监督为主导、各类资源贯通协调的机制;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严控一般性支出和非急需非刚性支出,推动公共资源与民生保障精准匹配。

聚焦“五个”提升 赋能经济发展

市财政局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聚焦“收支管理、改革创新、支持发展、民生保障、风险防控”五个提升,加力提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坚持育财用财,兜牢民生保障。从前瞻性、全盘性、整体性角度统筹布局,落实减税降费,用好财政、金融、基金等政策工具,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完善财政支出标准体系,释放就业创业政策红利,健全医保、养老、公共服务等民生保障体系,着力破解“一老一小”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加大改革创新,注入发展动力。坚持把创新改革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关键之招”,创新财政资金投入方式,引导撬动207.11亿元民间资本、金融资本为我市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一池春水”,政府投资基金支持的百甲科技成功上市,鑫芯半导体、徐州博康成长为独角兽企业,中润光能、鲁汶仪器等十余家企业开展上市辅导。

强化风险防控,做到居安思危。积极关注财政收支形势变化,防范收入征管、“三保”支出、资金支付等领域风险隐患,坚持量入为出、以收定支,加强财政承受能力评估应用,加强风险预判和战略预置,强化政府性债务、国企融资平台、政府投资基金监管,在有效支持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中保障财政财力平稳可持续运行。

下一步,市财政局将不断推动财政工作高质量发展,为高质量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