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要闻 > 正文

护航“343”创新产业集群行稳致远

2023-12-19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杨庆宇
2023-12-19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10月13日,市应急管理局举行“书记项目”推进会暨“343”创新产业集群安全发展联盟授牌仪式。 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本报记者 郑微

近年来,我市聚焦“343”创新产业集群强链补链延链,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一年小灶”“三年大灶”,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经济发展和安全生产工作均取得明显成效,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今年以来,市应急管理局党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和视察徐州重要指示精神,紧扣市委市政府“建设产业强市、打造区域中心”战略目标,聚焦“343”创新产业集群培育提升工程,创新构建以党建联盟为引领、产业联盟为支撑、安全联盟为保障的新安全发展格局,持续优化安全要素配置,创设服务发展载体,深入推动安全服务走进“343”创新产业集群,为中国式现代化徐州新实践提供高水平安全保障。

搭建新载体 产业发展由“单打独斗”向“抱团取暖”转变

10月13日,市应急管理局举行“书记项目”推进会暨“343”创新产业集群安全发展联盟授牌仪式活动,以基层“书记项目”推动安全服务提质增效、营商环境优化改善,创新组建“343”创新产业集群安全发展联盟,构建“互学、互助、互查、互保”的抱团取暖机制,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

聚焦党的建设、产业发展与安全监管有机融合,市应急管理局通过研究部署“书记项目”,成立工作专班,印发《“书记项目”实施方案》《安全服务走进“343”创新产业集群实施方案》等举措,搭建联盟互“链”互通,聚合优势资源,汇聚安全发展合力,助力安全发展联盟持续释能。

深化“三盟”相链互通,搭建安全发展行业载体。在“343”创新产业联盟单位成立党建联盟、产业联盟、安全发展联盟,局各党支部与安全发展联盟理事长单位“双联双促”,组织开展安全生产互学互查互评等活动,推动联盟单位压实主体责任,构建同行业企业共育安全人才、共享安全信息、共学安全标杆、共辨安全风险、共推安全技术、共除安全隐患的安全生产共同体,带动联盟单位安全生产水平提升。

推动“三团”同向发力,搭建政企连心服务载体。组建“党员+专家”的安全顾问团,推动党员送法到企业、专家服务到班组,帮助企业解决安全“不会管、管不住”的困扰;成立“同心守安”指导团,结合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巩固提升年、基础建设强化推进年、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攻坚年“三个年”行动和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行动,深入企业“把脉问诊”,指导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组建“一帮一”服务团,开展“安全上门”行动,“一对一”“面对面”帮助企业消除安全隐患。

当好“三员”纾困惠企,搭建安全应急产业成长载体。为当好纾困解难“服务员”,市应急管理局成立徐州应急产业联合会,构建产业联盟,促进企业“抱团取暖”;联合徐州高新区管委会举办全市安全应急产业政银企对接活动,对安全生产水平较高的企业,在安责险费率、融资贷款利率等方面推动相关部门配套激励政策,为安全应急产业企业实现授信32.6亿元。当好提质扩销“销售员”,积极发挥安博会的作用,展示安全应急产业产品。组织安全应急产业企业参加全省“安全生产月”主会场活动展示优势产品;联合泉山区、徐州高新区在“安全宣传咨询日”开设安全应急产业产品展示专区并现场直播,帮助安全应急产业企业拓宽销路。当好问需于企“联络员”,建立服务企业“快速通道”和解决问题“绿色通道”机制,对企业生产情况、经营情况和存在问题进行深入了解,提出具体可行的解决措施。

推出新举措 政务服务由“串联服务”向“并联服务”转变

市应急管理局党委树牢“急企业所需”助企理念,紧盯“343”创新产业集群所需,通过设置红色“代办员”,建立首问办、提级办、协同办机制;建设信用修复、柔性执法、联合执法机制等做法,变被动监管为主动服务,有的放矢,精准施策,实现精准监管执法与优质高效服务相结合,让政务服务有速度更有温度,护航集群发展从“浪里行舟”到“行稳致远”,推动产业链发展。

行政审批“贴心”服务。为让企业少跑路,市应急管理局改变过去串联审批、互为前置模式,积极推行并联容缺受理机制,加强部门间数据共享;建立健全首问办、提级办、协同办机制,将许可事项由过去党委会研究,改为随机召开分管领导和职能处室负责人会议审批;设置审批服务员,深入开展“随叫随到、说到做到、服务周到”专项行动,出台《氢能管理规定》,靠前解决产业链企业安全领域审批问题,行政审批办理时限较法定要求平均压缩80%以上。

信用修复“温心”服务。市应急管理局持续推进信用修复工作,大力开展“暖企”行动,构建“及时告知、快速修复”的信用修复服务机制,及时指导并帮助企业及时移出违法失信名单,实现信用修复办理“无接触”“零跑次”。今年以来,已完成所有到期企业的信用修复,并持续跟进未到信用修复期的19家企业情况。指导27家企业移出违法失信名单,对35起轻微违法和主动整改隐患免予处罚。

风险防控“精心”服务。大力实施“精准执法+优质服务”,分行业编制并印发《徐州市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指导手册》9万余册,指导“343”创新产业集群企业编制重点检查事项检查清单,帮助企业解决风险“认不清、想不到、管不到”的问题。持续推行全行业风险报告,实施风险赋码管理,建立企业扫码自查、基层网格扫码督查、属地监管部门精准执法的“三位一体”风险共治模式,截至目前,已有21064家生产经营单位通过全行业风险报告系统上报43028个风险点,并实现有效管控。同时推行重大危险源、易燃易爆设施等高风险场所包保责任制,在重要时段实行驻厂(矿)帮扶指导。

培训考核“暖心”服务。根据“343”创新产业集群企业考试取证需求,市应急管理局成立“343”创新产业集群考试发证服务专班,利用周末开辟考试专场,帮助企业员工解决工学矛盾,为产业发展提供安全人才支撑,其中,仅“精品钢材产业集群”就已解决煤气特种作业约600人用证需求。同时,将已取得特种作业资格证书的待业人员信息嵌入到“我的徐州”App,有效对接产业技术工人供需两端。截至9月底,累计解决“343”创新产业集群企业6000余人考证需求。

开创新模式 执法监管由“多头重复执法”向“联合柔性执法”转变

今年以来,市应急管理局坚持联合执法常态抓、柔性执法持续抓、执法普法全程抓、自由裁量严格抓的“四抓”创新模式,坚持柔性执法与刚性执法并行并重,做到“两手抓两手硬”,让安全生产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防止一般化、简单化等粗放式检查扰乱企业生产经营,以执法检查实效优化营商环境,护航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联合执法常态抓。市、县两级应急管理部门开展结对共建,严格实施分级分类执法,解决重复性执法、选择性执法、执法缺位等问题;同时与市场监管、生态环境、消防救援等部门建立“一次检查、全面体检、综合会诊、集中交办”联合执法机制,避免重复和多头执法,统一整改标准,减轻企业迎检负担;还与市检察院建立执法司法联动机制,签约联合执法协议,推动执法办案公正。

柔性执法持续抓。以新上线的“徐州市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评价系统”为载体,对企业落实不到位的事项及时提醒,降低行政处罚概率。持续推行柔性执法,推行执法事前告知,梳理全市近年来被行政处罚10次以上违法行为对应的法条,汇编成册并告知企业,推动企业自查自改,帮助企业“避坑、不踩雷”。严格落实相关文件要求,坚持对轻微违法行为和企业自主排查上报的重大隐患不予处罚。今年以来,全市共办理33起不予行政处罚案件,实现行政处罚与教育警示并重。

执法普法两手抓。持续开展“执法先送法、执法先服务”“精准执法+优质服务”,安排专家“进企业、到车间、查隐患、现场教”,给企业讲法律、讲标准、讲规范,帮助企业学法、懂法、守法,提高法治意识。检查前,公示《徐州市重点执法事项指导清单》,并对执法计划内企业发放《安全生产执法普法及重要事项提醒单》《企业权利告知书》,告知重点执法事项及通用检查事项;执法检查时,组织专家“进企业、到车间、查隐患、现场教”,利用执法时机进行普法,安排专家给企业讲法律、讲标准、讲规范;执法检查结束后,结合查处的问题隐患,提出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整改意见,确保企业能够有效整改。

在新安全发展格局的推动下,目前,“343”创新产业集群新增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企业207家,集群产值同比增加3.1%。安全赋能“343”创新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做法被多家媒体宣传报道。

应急管理部部长王祥喜来徐调研时指出,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和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加强源头治理和风险分级管控,聚焦重点行业领域,深入开展重大隐患专项排查整治行动,有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

徐州市安委办主任、市应急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王洪华表示,下一步,将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多个维度提供优质安全服务,推动企业提高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切实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企业的安全发展优势,推动“343”创新产业集群高水平安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