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改革创新意识 做好侨联发展文章
本报记者 徐梦婷
建机制、搭平台、树品牌……近年来,市侨联聚焦中心工作,主动融入发展大局,切实成为徐州同海内外侨胞对话交流之“窗”、合作共赢之“桥”。
固强补弱、主动作为 服务侨界显担当
以“侨情大调研”为抓手,市侨联深入基层一线、走进侨胞家中,听取意见建议、检视整改不足。以“五送一联”为主要内容,广泛开展健康讲座、急救培训、志愿者“一对一”服务等活动,常态化推进老归侨服务工作。实施“代表人士联系人制度、重大节日慰问制度、回乡接待制度”,今年以来走访慰问海外代表人士亲属30余人,接待海外侨社团到访10批次。
实施“侨爱心·光明行”公益项目,成立“侨界关爱中心”;连续8年开办老年大学华侨班,满足归侨侨眷精神文化需求;重视侨界群众个性化诉求,先后帮助查证涉侨待遇落实、协调遗产公证等具体事项十余件,受到侨界群众一致好评。
建立健全维权工作机制,与司法局、律师协会联合下发工作意见,签订三方合作协议,设立了4个维权服务工作站。为发挥法顾委委员作用,市侨联面向侨界群众开展民法典宣讲和涉侨法规政策答疑,连续6年开展法治宣传月活动,推动侨法进高校、进园区、进社区、进侨企。心系海外侨胞安危,市侨联协助做好海外徐州籍侨胞、留学生安全撤离工作,今年10月,与市外办、致公党徐州市委会联合开展“祖国在你身后”领事保护活动。
持续打造“亲情中华·魅力徐州”侨界文化宣传品牌,2020年以来组织书画作品展5次、摄影图片展3次,举办惠侨专题音乐会4场次。积极参与中国彭祖伏羊节,邀请海外侨社团视频连线,传播徐州伏羊文化。指导县级侨联开展“中餐推广”“中医惠侨”等活动,推荐中餐中医文化海外推广中心3个和杏林使者4人。参与中国侨联华裔青少年海外网上夏令营直播营及录播营计划,讲好徐州故事、中国故事。
发挥优势、打造品牌 助力发展献力量
搭建“云侨”智慧平台助力“双招双引”。实施“侨情百千”工程,持续推进侨情数据摸底,建立侨情数据档案,市侨联先后投入30万元搭建徐州“云侨”智慧平台,录入平台信息26861条,动态更新完善全市徐州籍海外高层次人才信息,为全市“双招双引”提供支持,助力徐州市“555”人才工程海外引才工作计划,今年已牵线搭桥联系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35名。
实施“纾困助企”行动助推侨企发展。市侨联创新推出“金融助企、减负惠企、人才强企、双创扶企、法治护企”五大举措,推动江苏银行徐州分行与市侨商会、侨创联盟签订“惠侨贷”协议,先后为22家市侨商会会员企业办理了优惠贷款。同时聘任联络员,建立服务机制,通过多种组合政策,为侨商侨企办理留抵退税业务等综合性服务。牵头九州学院与侨商会企业签订人才服务协议,开展深度合作,选拔优秀侨资企业领军人物成立双创导师团队,邀请省侨界20余名数字经济专家巡诊把脉,得到企业一致好评。牵线搭桥匈牙利苏侨工商会为徐工集团代销工程机械产品,成立徐工集团匈牙利经销公司,助力徐州优势产品开辟海外市场。
培育“侨谏徐州”参政议政品牌。徐州市侨界共有全国政协委员1名、市政协委员24名、县级政协委员68名。市侨联充分发挥界别优势和作用,先后建立政协委员联系界别群众、侨胞之家机制,开展政协委员与新侨面对面等专题调研活动,引导政协委员关注民生及社会热点问题。侨界市政协委员3年来共提交提案54份,其中9份提案被评为优秀提案,12名政协委员受到表彰。今年已报送社情民意21篇,其中2篇转报全国政协。同时,市侨联十分重视侨情专报工作,报送侨情信息数量连续7年位居全省侨联系统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