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力量赋能城市发展
本报记者 张瑾
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文化的力量,正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悄然融入现代经济社会发展。
今年以来,徐州高质量推进城市文化建设,传承历史文脉,坚持创新发展,不断擦亮“国潮汉风·快哉徐州”名片,开展了诸多重大文旅活动,“两个文明”交融共生的图景在徐州绽放新风采。
文博展事,绘美好画卷
徐州的彭城画派,与南京的金陵画派、苏州的吴门画派,是江苏书画艺术十分重要的文化符号。4月27日,首届彭城画派美术书法双年展在徐州美术馆开展。展览由徐州市委宣传部、市文联主办,市彭城画派研究会、徐州美术馆承办,徐州书画院、市美术家协会、市书法家协会、市书画艺术研究会协办。展览吸引了众多徐州书画名家前来参观。
2013年,徐州市委、市政府大力推动书画艺术的发展与繁荣,以彭城画派作为徐州文化艺术的名片,先后在国内外举办了彭城画派一系列展览,并举办了与彭城画派密切关联的一系列学术研讨活动,彭城画派的知名度和关注度持续打响。
书香徐州,文脉悠长。淮海大地,墨韵飘香。7月1日,第六届淮海书展暨第十三届江苏书展徐州分展场开幕。书展由徐州市政府主办,第十三届江苏书展执委会指导,徐州市委宣传部、市新闻出版局、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江苏凤凰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徐州分公司承办。
以“贯彻二十大,奋进新征程”为主题,以“阅读的盛会,读者的节日”为总定位,书展展示展销淮海经济区各城市的精品图书和文创产品,搭建名家签售、专题讲座等交流平台,在全市共设凤凰徐州书城、如苔博库书城等14个分展场。5天书展实现总销售额555.36万元。
穿越历史长河,探寻淮海战役的胜利“密码”,10月13日,古朴的复旦大学博物馆内充满了青春气息。来自徐州的“小推车推出来的胜利——淮海战役支前文物展”首展暨巡回展在这里开幕。
展览聚焦“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主题,由江苏省文物局、徐州市委宣传部主办,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管理中心(淮海战役纪念馆)、复旦大学博物馆、中共一大纪念馆、徐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承办。至10月29日闭展的17天展期,共接受60多个团队、1万余人参观。
汉代的中国国力强盛、经济繁荣,与丝绸之路的彼端罗马帝国遥相辉映。6月24日是匈牙利博物馆日,由上海博物馆、徐州博物馆和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共同主办的“不朽的玉甲——中国汉代文物精品展”在匈牙利莫拉·弗朗茨博物馆开展,展期至年底。
文物是文化交流的重要使者。此次展览,由中国3家文博单位提供了100余件(组)汉代精品文物,其中包括由徐州博物馆精选的金缕玉衣、玉枕、玉面罩等18件(组)汉代文物。为配合展出,开幕式当天,博物馆门前广场举办了汉代服饰展示及汉代舞蹈表演,展示了汉文化的魅力。
文旅盛会,迎八方宾朋
地方美食令人垂涎,汉服达人盛装穿行,湖畔音乐悦耳动听……4月28日晚,弥漫着汉文化、徐州味、烟火气、时尚潮的“徐州味·旅游季”文旅系列活动,在华灯竞放、流光溢彩的金龙湖畔拉开序幕。活动由市文广旅局、市商务局、徐州报业传媒集团、徐州广电传媒集团主办。
开辟“美食+旅游”文旅消费新模式,吸引八方游客来徐品尝美食、旅游观光,这场覆盖全市重要景区景点和消费集聚区、社会广泛参与的文旅盛宴,在持续开展的3个月中,通过16项重点活动,展示了别样的徐州味道和古城魅力。
徐州伏羊食俗是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冬吃羊肉全国普遍,夏日全城万人食伏羊的热闹场面,唯有徐州。7月10日晚,老东门今雨天地街区里高朋满座,第二十届中国(徐州)彭祖伏羊节在此拉开帷幕。活动由中国烹饪协会、中国饭店协会、江苏省烹饪协会支持,徐州市商务局、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云龙区人民政府、徐州报业传媒集团共同指导,市烹饪协会主办。
从入伏的7月11日到出伏的8月19日,为期40天的徐州彭祖伏羊节,在全市各地设置线下分会场,新沂马陵山商业街、窑湾古镇同步举行夜游演出节目,开展烤全羊免费吃、千份烤羊肉1元抢等活动。做强“伏羊·福羊”品牌,放大“伏羊节”中国非遗金字效应,本届伏羊节拉动了餐饮、食材、酒水等关联产业,实现餐饮收入25亿元。
9月22日晚,2023中国(徐州)汉文化旅游节在云龙湖畔开幕。旅游节由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徐州市政府联合主办,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市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各县(市、区)政府承办。本届汉文化旅游节与第二届汉文化论坛同步开启,开幕式亦是欢迎汉文化论坛嘉宾的文艺演出盛宴。
围绕“多彩两汉 品味徐州”的主题,从9月22日持续到11月中旬,2023中国(徐州)汉文化旅游节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市县联动,以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满足广大游客文化旅游需求。仅中秋国庆双节假期就接待游客67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91.26亿元。
文化论坛,集众人智慧
徐州是汉文化的发祥地和集萃地。9月22日至24日,第二届汉文化论坛在徐州召开。论坛由江苏省委宣传部、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徐州市委、徐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徐州市委宣传部及江苏师范大学具体承办。论坛聚焦“两汉文化与中华文明”主题,150余位嘉宾共话文化传承、共商现代文明建设。
论坛通过开幕式、主论坛、4个分论坛、淮海经济区文化旅游协同发展圆桌会议等活动,为促进两汉文化传承弘扬和转化利用提出了新思路、新策略、新路径,为答好时代命题发出徐州声音,推动两汉文化融入日常生活,推进新时代汉文化产业集群建设。
流经徐州的世界文化遗产京杭大运河,是一条文化之河、发展之河。11月25日至26日,第五届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智库峰会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与汉文化名城建设研讨会在徐州举行。峰会由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主办,江苏师范大学、徐州市委宣传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徐州分院承办。
以“建好用好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繁荣发展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主题,来自北京、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等大运河沿线省份20多家大学和研究机构的50多名专家学者聚集一堂,共商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论题,探索路径,汇聚力量,并对徐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给予了肯定与建议。
当前,智媒时代的到来为新闻宣传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10月26日,以“技术赋能 共赢未来”为主题,2023中国报业媒体技术创新发展大会暨“百家媒体看徐州”采风活动在徐州举行。大会由中国报业协会主办,中国报业协会融合发展中心、江苏省报业协会和徐州市委宣传部协办,徐州报业传媒集团承办。
来自全国政、媒、学、研、企等近200名嘉宾集聚一堂,分享经验智慧,共话媒体发展。4位嘉宾围绕“技术赋能媒体融合”发表了精彩演讲,8家专注于媒体技术研发和应用的公司进行了交流,传媒业嘉宾围绕“媒体融合如何一‘技’绝尘”主题展开圆桌讨论,为媒体深度融合探索了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