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县域新闻 > 铜山 > 正文

『党建+股田制』强了集体富了村民

2023-12-03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杨庆宇
2023-12-03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本报记者 胡明慧 通讯员 刘士伟 王兆廷

初冬时节,走进铜山区房村镇马家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连片的麦田。“‘股田制’实施后,村集体承包1150亩土地连片种植,打通了堰埂,增加5%种植面积,团购农资省下将近15%成本支出,集中管理、种植优新品种每亩增产10%以上,今年村集体收入将超过100万元。”在麦田里查看麦苗长势的马家村党支部书记曹新光笑着说。

曹新光口中的“股田制”,是铜山区房村镇实施的“党建+股田制”,即由村党组织牵头,鼓励村民以“小田”入股,每亩每年可获得1000元左右股权保底收益;村集体以资金和资产入股,“小田”变“大田”,推动农田“优质、集中、连片”,让农田增量、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流转有成效,模式有创新。通过土地流转,小田并大田,田块成方,沟渠成网,不仅有利于零星土地集约化生产、高效化种植,更有利于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截至目前,房村镇13家“党建+”土地股份合作社累计流转土地近万亩,主要用于小麦、玉米、水稻、大豆、浅水藕和药草等农作物种植及稻—虾、泥鳅混养种植。为确保合作社增收,村干部千方百计探索新模式。周庙村成立的徐州市铜山区忆源谷物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600亩土地,就采用了三种管理模式——交由大户托管收取管理费300亩;村组干部资金入股分红200亩;村集体入股土地、技术能手提供资金技术合作100亩。

种养有特色,增收有保障。窦家村、八王村、马家村和鹿湾村合作社的示范带头作用日益凸显,亩均纯收益约为2500元。马家村实行富硒水稻种植,同时延伸产业链,加工优质大米,注册“军益源”商标,拓展线上线下销售渠道,效益是原先的两倍多。窦家村推广虾稻共生,正在筹建储藏冷库、打造龙虾小吃一条街,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产业竞争力。八王村从连云港引进豆丹种养,一年三茬,亩纯收入约为10000元。今年,窦家村、鹿湾村、八王村预计全年经营性收入均超过60万元;马家村预计全年经营性收入超过100万元;温刘村、杨场村、大牛村、房村村等村集体经济收入稳步增加。同时,村民土地流转后,每年不论旱涝都有固定租金收入,中青年人放心外出务工赚钱,妇女老人可以在家门口的小微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打零工,既能照顾家庭又能增加收入。

“‘党建+股田制’是基层党建与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融合。下一步我们将不断壮大‘党建+股田制’的实施规模,以实现土地资源利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房村镇党委书记张冉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