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要闻 > 正文

安商有『法』 惠企为『民』

2023-12-01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杨庆宇
2023-12-01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重点经营主体“事前合规”防范重大金融风险联席会。
徐州经开区检察院办理一起涉民营企业案件时自行侦查取证。

本报记者 王彬 通讯员 张志远 张娜

潮起淮海,千帆竞发。

民营经济是徐州发展的金名片,是徐州经济版图中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徐州民营企业以“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的“四敢”精神,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徐州新实践,逐浪潮头、奋楫扬帆,干出了精彩、拼出了未来!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全市检察机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坚决贯彻落实中央产权保护意见,立足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公益保护机关、助推社会治理机关“三个定位”,全面履行检察职能,以“检润民企 合规筑梦”为引领,打造徐州检察服务民营经济“1+N”品牌矩阵,保障企业健康发展,形成了颇具徐州特色的新机制、新路径,以法治之力护航民营经济行稳致远。

安定的社会环境 让企业安心经营

企业发展需要一个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全市检察机关加大对侵害企业权益的涉黑恶犯罪打击力度,努力让民营企业安心经营、放心投资、专心创业。

以周某某为首的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对被害人及其企业敲诈勒索、寻衅滋事、虚假诉讼,侵占被害人及企业财产。徐州市检察院、铜山区检察院重拳出击,将追赃挽损贯穿刑事诉讼全过程、各环节,发还被害企业及个人资产价值2亿余元,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财产安全是民营企业干事创业、创新发展最基本的保障。全市检察机关聚焦影响企业健康发展的案件,严厉惩治企业内部人员职务侵占、挪用资金等犯罪,依法快捕快诉。

数据显示,2022年以来,全市检察机关共办理职务侵占、挪用资金、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等民营企业内部人员腐败犯罪案件67件92人,逮捕15人,起诉41人。

睢宁县检察院检察官徐含笑在办理贺某职务侵占案时,发现涉案企业在管理上存在漏洞,为了保障民营企业健康发展,检察机关向涉案企业制发了法律风险提示函。

“法律风险提示函主要建议企业加强人员管理、规范收付款程序、完善财物制度等,涉案企业积极回应,第一时间对存在的漏洞进行了修补,及时有效进行了预防。”徐含笑表示,涉企案件办理不仅仅是办完了事,还要进一步为企业“打补丁”。

只有严格“依法”才能真正做实“平等”,才能促进企业筑牢守法合规经营的底线。

在“涉非公经济案件立案监督”专项行动中,检察机关着重纠正涉及民营企业案件不应当立而立和应立不立等问题,防止刑事手段插手民事纠纷。同时,常态化开展涉企刑事“挂案”清理,切实减轻民企“讼累”,轻装上阵。2022年以来监督立案撤案119件,清理涉企刑事“挂案”24件。

公正的法治环境 对企业平等保护

被告人尹某某原在甲焊接材料厂从事销售工作,后其成立乙制造有限公司,雇佣原甲焊接材料厂工人梁某某等人,违反甲焊接材料厂保密制度,擅自将甲焊接材料厂拥有的配方转化为自己产品配方。

侵犯商业秘密犯罪严重破坏市场竞争秩序和营商环境,抑制经营主体创新创造活力。

由于商业秘密案件专业性强,证据规则复杂,检察机关在审查案件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行补充侦查职能,多次前往鉴定机构进行沟通交流,最终认定犯罪事实,尹某某、梁某某分别被判刑1年1个月,并处罚金60万元。

案结事未了。徐州市检察院后来通过案件办理,通过以案释法的形式向企业进行法治宣讲,提升商业秘密保护水平。

民有所呼,检有所应,民有所难,检有所为。在加强知识产权全方位综合性司法保护上,徐州检察机关频繁出招——

探索综合履职模式。

2022年6月,市检察院成立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确定鼓楼区检察院、睢宁县检察院集中办理知识产权案件,建立跨区域、专业化管辖机制。落实“一案四查”,同步审查刑事追诉、民事追责、行政违法、公益诉讼等线索。

健全协同保护机制。

与市中院、市公安局、市市场监管局等的沟通协调向纵深加强,出台了《关于加强徐州市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的意见》《徐州市知识产权保护服务工作重点项目合作协议书》等文件,细化信息互通、犯罪线索移送、案件协作、重大事项磋商等机制,形成知识产权违法犯罪案件办理闭环,增强协同保护质效。

推进专业化建设。

在全市范围内组建知识产权人才库,从市知识产权局选聘2名专业人员分别任两家基层院检察官助理、从高校选聘2名专家分别到两家基层院挂职。设立“驻知识产权局检察工作站”,授牌20家企业作为知识产权综合保护联系点。

针对涉及专利、技术秘密、计算机软件等专业技术性较强的案件,引入技术调查官制度。利用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市知识产权局等特定领域的专家资源,建立专家辅助人参与办案制度,实现“外智”借力。

合规的经营管理 助企业重获新生

为健全涉案企业合规工作,激发企业发展内生动力,徐州市检察院在全省率先成立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管委会和第三方专家人员库,推动建立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

2022年,检察机关对一家发生重大责任事故的大型化工企业开展合规建设,通过“嵌入式”监管,帮助企业健康发展,保障了上千名员工的生计。

该化工企业负责人由衷表示:“事故发生后,我们一度陷入迷茫。是合规改革,给了我们信心,给了企业重生的机会。”

数据表明,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全市共对47起案件中的52家企业开展合规整改。

一个案例胜过一沓文件。全市检察机关办理的涉案企业合规案件可圈可点——

泉山区检察院办理的Z公司、李某某、董某虚开发票全流程合规案,探索在侦查阶段启动合规,获评江苏省检察机关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服务企业发展典型案例;鼓楼区检察院探索开展审判阶段企业合规,将整改结果作为量刑建议的参考依据,并获得法院判决采纳,并与鼓楼法院制定《关于涉企业合规案件办理与协作的实施意见》;铜山区检察院办理一起虚开发票案件,在企业经过合规整改、作出不起诉决定后,向税务机关发出合规互认检察建议,督促调整涉案企业纳税信用评价,取消黑名单,帮助企业解决经营困难……

徐州市检察院探索涉案企业合规改革的步伐没有停止。针对检察办案中发现我市上市公司、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等因股权转让引发的股权纠纷、经济犯罪等违法行为,徐州市检察院会同地方金融监管局、徐州银保监分局召开重点企业事前合规座谈会,并会签《关于进一步防范全市重点经营主体股权转让风险的意见》。

“会签文件旨在落实对资本市场强监管要求,探索重点企业、行业事前合规治理,与金融监管部门联合对上市企业、拟上市企业、地方金融机构重大股权并购进行监管、提供合规咨询与服务。”徐州市检察院相关负责人介绍。

优质的服务环境 给企业贴心服务

今年初,外省某市办理的涉案企业合规案件,需要承办检察官、第三方评估专家、听证员等多方跨省协作,程序复杂。眼看恢复生产经营问题短期内无法得到解决,企业负责人焦虑万分。

云龙区检察院接到跨省检察机关要求协作开展涉案企业合规来函,当即启用“云龙微检察”“云e企”小程序,联合外省承办检察官、第三方评估专家及听证员共同对该涉案企业开展线上合规审查,案件的快速高效办结有效保障了企业的正常运转。

这是该院“数字检察”的一个缩影,也是全市检察机关为企业提供贴心高效服务的一个微环节。

主动走进企业,面对面倾听法律诉求,回应企业对检察机关的履职期待。

全市检察机关推广“法治副厂长(副会长)”机制,“零距离”了解企业需求,为企业“点对点”解决难题。在市委统战部“企业家大讲堂”、工商联、商会等开展法治讲座17次,走访企业调研普法200余次。

在新沂,苏北地区首家民营经济法治护航基地建成后,开展法治护航民企活动26次,累计接待37批次1200余人次参观,入选第一批省检察官学院现场教学实践基地。

在铜山,“e企铜心”检察服务站,线上线下提供优质服务。

在沛县,成立“双青共建”基地,打造服务企业法治需求高地,获评江苏省工商联与检察机关沟通联系机制建设示范单位。

……

更多带着检察温度的优质服务如火如荼地开展,感人的场景随处可见:贾汪区检察院为社区矫正对象开展跨省域变更执行工作,促成其顺利到外省经商;邳州市检察院联合司法局会签《涉民营企业社区矫正对象外出管理规定(试行)》,建立经营性外出请假快速、便捷办理机制;睢宁县检察院在办理某企业申请监督案时,开展跨区域协助,推动异地法院裁定解冻5个企业账户,帮助企业及时接收贷款2000万元。

高位推动,全力以赴。

2022年以来,全市检察机关共召开41次党组会,对护航民企、涉案企业合规试点工作专题研究部署,相关负责人深入基层调研、指导服务保障民企工作,并深入企业走访座谈。徐州市检察院出台优化营商环境33条工作举措、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落实举措,满足企业多元化司法需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全市检察机关将进一步优化工作机制、强化担当作为,找准检察履职结合点、着力点,为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注入更多检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