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商贸流通“徐州标准”
本报记者 郑微
近日,商务部网站发布《关于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商贸流通专项)验收合格名单的公示》,徐州市作为江苏省唯一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城市,圆满完成验收工作并高质量通过考核,我市江苏省精创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徐州汇尔康食品有限公司2家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商贸流通专项)企业成绩优秀,顺利通过验收。
2021年,商务部确定了15个商贸流通标准化专项试点城市和94家试点企业,在全国开展为期两年的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商贸流通专项)。徐州作为江苏省唯一一家试点城市名列其中,并在两年后顺利通过验收,这是对“徐州经验”的肯定,也代表徐州的商贸流通标准体系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贡献了新的发展动能。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商贸流通标准化建设。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加强商贸流通标准化建设”。商务部发布《关于加强“十四五”时期商务领域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商贸流通开展标准化建设的主要任务和重点领域。
当下,正是扩大内需、激活经济的关键节点,徐州加强商贸流通领域标准体系建设,推动更多先进经验上升为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将引领徐州不断增强在全国商贸流通产业方面的地位和影响力,助力徐州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以点带面,探索可复制推广的标准化模式
商贸流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建设国内统一大市场以及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都离不开运行高效、成本最优的商贸流通体系。标准化是发展现代商贸流通的重要内容和技术支撑,对促进商贸流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内外贸一体化具有重要作用。
“相较于工业制造类企业,商贸流通企业标准意识较为淡薄,一些商贸企业因自身实力和成本控制要求,对制定企业服务标准内生动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商贸流通行业高质量发展。”徐州市商务局副局长史长青表示,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我市充分发挥标准化试点支撑作用,积极参与商务部商贸物流标准化、供应链创新与应用、流通领域现代供应链体系建设、城乡高效配送、国家服务业标准化(商贸流通专项)、全国示范智慧商圈、生活必需品保供体系等一系列示范试点,积极探索标准化在推动商贸流通提质增效和内外贸一体化等方面的新模式、新路径、新方法。
我市认真梳理适用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构建徐州市商贸流通标准体系,包括商贸流通基础通用标准、建设发展标准、提质增效运营标准等3个子体系,涵盖中心商圈运营管理、专业批发市场改造提升、城乡高效配送、地方商品电子商务、餐饮服务等5个领域,形成了徐州市商贸流通标准化顶层设计和路线图。
在试点筛选中,徐州着眼城市所长、发展所需,结合发展实际和资源禀赋,遴选试点企业。
在服务业标准化试点期间,我市聚焦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商贸中心城市建设,瞄准发展高端零售、科技创新、统仓共配、世界美食等热点难点增长点,遴选出金鹰国际、精创电气、汇尔康食品、库派同程、烹饪协会、老字号企业协会等13家不同类型骨干企业和社会团体,以点带面支撑标准化试点建设。
在物流标准化试点期间,我市以“提质增效”为主题,确定快消品、药品、农产品流通为重点,以标准托盘及其循环共用为主线,推动商贸流通领域物流设施设备标准化改造和循环共用,促进商贸流通业、制造业供应链各环节物流标准的一体化,提高物流标准化水平。
试点中,城市本级构建了适合徐州市商贸流通发展的标准体系,各试点企业也针对各自企业的实际及试点领域搭建了各自的标准体系,企业、团体主导或参与制定86项标准,其中国家标准7项、行业标准1项、地方标准18项、团体标准7项、企业标准53项。
“着力做好试点工作,全面深化标准应用场景以及扩大推广实施范围,以推动形成成熟可复制推广的标准化模式,积极为淮海经济区商贸流通提质增效和统一大市场建设作更大贡献。”史长青说。
降本增效,标准化实施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徐州是全国重要的综合性交通枢纽、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和省域副中心城市。2022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4000亿元;省政府明确提出支持徐州等省内四个城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今年1—10月份,全市实现社消零3737亿元,增长8%,总量和增幅均位居全省第三位。
作为区域商贸中心,徐州商贸企业集聚,目前辐射半径超过150公里,市外居民来徐消费比例超过30%。全市拥有1000平方米以上商业场所218家,其中5万平方米以上30个,10万平方米以上18个;5000平米以上专业批发市场65家,年交易额1亿元以上的市场30家,100亿元以上市场8家。徐州凭借良好的商贸基础和区位优势,为开展商贸流通国家试点提供了有力支撑。
为加快推进试点建设,我市印发《徐州市商贸流通标准体系建设工作指导意见》《徐州市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商贸流通专项)实施方案》,遴选13家市级试点企业以点带面开展试点工作,加速建设淮海经济区商贸中心城市。
“汇尔康在供货、选品、服务、平台操作方面制定数十套标准化文件。合规经营、服务标准化是企业运营坚持的原则,我们参与行业标准制定,同时也是标准化的受益者。”国家级试点企业徐州汇尔康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林表示。
徐州本土农业电商行业龙头企业汇尔康,如今已实现电商销售平台全覆盖,上架产品多达2000种。“本地特色农产品‘触网’,最担心的就是没有标准可依,公司上架销售产品随时面临诉讼风险。”从事多年网络销售的经历,让李林十分注重标准化工作。近年来,徐州汇尔康食品有限公司大力推进乡村农产品线上销售与推广,优化生产、供应、销售一体化数字农业电商平台,促进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两年来,公司销售额年均增长15%以上,运营成本降低10%,综合盈利能力逐步提高。
标准化试点企业、江苏省精创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领先的冷链物流关键设备供应商。精创电气结合温湿度检测设备及冷链物流云平台服务需求,构建冷链物流通用基础、服务保障和服务提供三大标准体系,先后参与制定36项标准,其中国家标准7项,推动公司业务体系与标准体系有机融合,将符合工作实际并且运行成熟的制度上升为标准固化,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通过标准化试点推进,精创电气生产成本持续下降,利润总额、终端客户、技术革新、工艺效率等均明显提升。今年1—7月份,利润总额同比增长90.3%,全冷链温控管理平台终端用户数从2022年的110万增长至2023年6月的139万,增长26.36%。“通过标准化试点,推进智能硬件和云计算相结合,有效实现了降本增效。”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
与此同时,徐州库派同程物流公司利润率由试点前的18%提升至23%;上药控股公司单元物流成本由试点前10.94元/件,降至9.44元/件……
以彭祖养生为主题,徐州加快推进美食之都建设,评选出徐州养生名菜名点64道,并制定了64道菜品制作技艺规范,推动“徐州伏羊食俗”成功进入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徐州餐饮逐步形成标准化“睢宁宴”“窑湾船菜”“丰县菜”等系列徐州美食,持续扩大了餐饮品牌影响力,今年上半年,重点监测9家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53.1%。
我市通过推广大型商业综合体运营管理和服务标准,彭城广场中心商圈中高端品牌集聚度不断提高,消费辐射力不断增强。今年上半年,商圈8家重点监测商贸企业实现销售额29.9亿元,同比增长近10%,消费市场整体呈现加速恢复态势。
通过建设试点,标准化实施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主要参与企业降本增效取得了良好效果。“全市商贸流通企业普遍认识到,标准化工作不仅能够促进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还能促进商贸流通企业高质量发展,在全市商贸流通企业中掀起了开展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的热潮。”徐州市商务局流通业发展处处长吴开伟说。
日臻成熟,物流成本大幅降低
目前全市物流企业共有8000余家,其中4A级及以上15家,品牌快递业80家,累计培育省级示范物流园9家。
经过两年试点,我市物流标准化日臻成熟。在药品流通领域,徐州医药物流园标准托盘使用率达到100%,与骨干医疗机构实现了物流信息无缝对接,探索出了一条物流园区标准托盘循环共用和“药事”物流新模式。
在农产品流通领域,指导农产品流通企业新建和改造了一批标准化冷库,东方黎明集团联合国内骨干大蒜经销企业,通过循环共用标准托盘,作业效率提升30%以上。
在快消品领域,维维集团在全国20余个分公司以及近百家供应商间实现带板运输,年节省物流费用近千万元;邳州康伯爵饮用水公司投入使用标准托盘近6万片,带板运输范围扩展至300公里,年节省物流费用400万元。
目前,全市标准托盘保有量由试点前的15万片提高至49万片,标准托盘使用率由37.5%提升至81.7%,全市标准化物流设施设备使用率大幅提升。我市通过引入国内优质标准托盘生产和服务商与本地企业合作,初步构建起区域标准托盘循环共用体系。我市标准托盘(料箱)出租率高达到90%以上,服务范围涵盖淮海经济经济区核心区8个城市、近100家大中型商贸物流企业,合作企业物流成本下降10%—30%,区域间资源得到有效整合。
与此同时,商贸物流企业的标准化意识明显增强,试点期间,共推广服务平台标准33个,物流设施设备标准52个,技术服务标准51个。
随着供应链体系建设持续深化,标准化、智能化、协同化、绿色化,统一标准体系、物流服务、采购管理、信息采集、系统平台的“四化、五统一”要求在我市逐步建立,物流标准化试点经验不断固化,推动我市骨干商贸流通企业在仓储、分拣、包装、配送等各环节采用标准化和先进适用的物流设施,提高了物流单元化水平。
“我市循环共用标准GS1托盘池达到8.4余万片,并建立了2处运营服务中心,与我市及周边地区10余家大型商贸流通企业达成合作,标准化货运单元占比达到90%,促进了淮海经济区市场的高效畅通。”吴开伟介绍。
经过两年试点,我市商贸流通标准化从物流设施的标准化拓展到智能信息的标准化,再到内部管理服务流程的标准化,商务领域标准化建设不断深化,走出了一条具有徐州特色的商贸流通标准化建设新路径。
“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重点在于降低流通成本,实现商品、要素更加充分便捷地流动,促进更多更大的合作共赢。”史长青说,就商务领域来讲,徐州顺利通过国家级服务业(商贸流通专项)标准化验收,为商贸流通体系高质量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下一步,我市将持续发挥标准化在加快转变商贸流通行业发展方式、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技术创新、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的支撑作用,持续推动探索创新,进一步发挥试点引领作用,全面提升城市商贸流通综合服务水平,加速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