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内涵建设 助推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王艺宸 通讯员 唐丽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近年来,泉山区特殊教育中心立足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成长,以提升特殊教育的区域发展力、教师课程力、学生成长力为目标,基于特殊教育的课程教学研究、康复训练、师资培训、融合教育管理、发展研究、区域评估六大中心职能,通过项目引领、主动建设、积极迭代、全员参与、全面提升等助推区域特殊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落实课程标准,赋能课堂教学。学校在落实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基于区域特殊教育评估中心对特殊需要学生的综合评估,创造性地搭建起特殊教育课程体系——“清泉”课程。根据特殊学生发展需要和学生个体发展实际,确立核心模块、康复模块、展能模块、劳技模块、职教模块五大发展模块。有效地嵌入了品德教育目标、认知教育目标、实践教育目标、运动教育目标、艺术教育目标五大课程目标,形成了“关注缺陷、积极支持、多元发展、赋能成长”的课程教育理念。在课程内容上注重功能性,凸显生活化。在落实特殊教育课程的同时,搭建起融合课程样态和组织模式。以优势视角来看待特需学生,并从中挖掘其优势和潜力,促成特需学生对自身潜能的认同和肯定。基于此进行IEP的规划及个训课程的设置、调整,以特长能力或优势能力的定点、定位、定向培养,带动特殊需要儿童的全面培养及能力提升。
升级环境支持,提档育人成效。学校建成了高标准的个别化康复训练室、感统训练室、蒙氏教室、运动功能训练室、多感官训练室、心理咨询室、音乐舞蹈教室等专用教室,以及福乐超市、巧手厨房、幸福之家、安康医院、多元课程互动室等沉浸式体验教室进行教学,为特殊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的平台与机会。立足学生的缺陷补偿与潜能开发,以学生发展为本,学校整合、链接各种社会资源,带领学生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研学活动,在实践中帮助学生获取知识和能力,努力为特需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康复服务,让学生成长为积极向上、自强不息的个体,让学校真正办有担当、有温度、有高度、有深度的特殊教育。
强化师能建设,引擎专业提升。在融合教育推进过程中,泉山区特殊教育中心积极落实国家特殊教育课程方案,引领支持普通学校融合教育工作,每月开展融合教育专业巡回指导,通过专家帮扶、讲座、培训等形式推动教师专业素养不断精进,不断提升。同时,学校作为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积极组织广大教师参加各类融合教育活动,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凝聚多方力量,助推医教结合。学校做强做实“医教结合”特殊教育品牌,与徐州市儿童医院深度合作,挂牌成立了“泉山区诊断评估中心”、建成“泉山区医教结合协作基地”,在科研引领发展,内涵引擎提升的进程中,医教结合项目更具有思想力、行动力、生命力。学校不断融汇家、校、社之爱,用心用情呵护、培育每一个特殊学生,帮助他们成就生命的精彩。
特教之路无坦途,迈步从头倍艰辛。新时代特殊教育赋予新使命,泉山区特殊教育中心用爱的暖阳温暖特殊孩子心房,用不断精进的专业构筑特殊学生成长的“爱立方”,以坚守诠释希望,以师爱呵护成长,写下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明亮诗篇。